第A04版:民生实事我点赞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生实事我点赞|向绿而行,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实事我点赞|向绿而行,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二郎山景区供图
湛河区和顺路与稻香路交叉口的游园风景如画 本报记者 孙聪利 摄
石龙区工矿废弃地如今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卫东区紫荆园内部分树木花朵绽放 本报记者 朱江淼 摄
园林工人在高新区红梅园内栽种红梅树 禄建海 摄
示范区龙翔大道绿化提升展新颜 本报记者 张亚丹 摄
游客乘坐小火车穿行在鲁山县董周乡蔡庄村梨园里 本报记者 常洪涛 摄
游客在宝丰县肖旗乡朱洼村赏樱大道观赏樱花 本报记者 巫鹏 摄
 

  编者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绿色也是幸福。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截至3月20日,市内5区已完成园林绿化面积近90万平方米,较原计划的41.1万平方米增加了1倍多,市内绿化面积达到2810.73万平方米。截至3月31日,全市已完成新造林4.36万亩,占目标任务的73%。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林木本身就是价值,不仅有绿肺效应,还能带来旅游经济、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各县(市、区)在行动。

叶县:荒山变绿 林下生金

3月29日下午3点多,一台挖掘机在叶县夏李乡油坊头村外的山坡上挖树坑,施工人员将一棵棵白皮松苗放到坑边,然后两人配合着扶苗、培土……“前几天下了一场及时雨,正是抢栽树苗的好时候。”施工方负责人谢竟印说。

这是叶县困难地造林现场,也是该县推进国储林项目的真实写照。

叶县南部4个乡镇地处山区,分属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为助力群众增收、美化乡村,该县申请了国储林项目,并在2019年成功以PPP形式融资9.2亿元。

叶县国森林业公司是业主,谢竟印是中标的施工总承包方负责人。

顺着谢竟印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山头上有座巨大的水罐。“引水是山坡植树的基础工作。”谢竟印解释道,他们打了18眼井,在山顶建了18座水罐,沿着山坡铺设了总计53公里长的供水管道,并将其埋于80厘米深的地下。

沿着1号公路,能看到山坡上除了白皮松、圆柏,还有笔直的楸树、成片的桑树。登上山顶眺望,成片的栎树林中间不时“镶”着一块块新植的松柏。“这是叶县最困难的造林带。”谢竟印说,一些树死亡造成树林开了“天窗”,由于交通不便且不具备通水电条件,所以他们只能靠人工挖坑栽树,用车将水运至近处,然后肩扛人抬地给新苗浇水。

“成活率达到了九成。”叶县国森林业公司负责人刘新影说。前几天,他们通过第三方对近年来植的树进行了初步验收。目前,该县国储林项目已经完成6万多亩(1亩≈666.67平方米),实现了大头落地。

“荒山变绿了,我们的中草药产业也能借势发展。”常村镇常村村党支部书记宋大强说。常村镇在打造中草药小镇,叶县国森林业公司特地在常村镇的荒山上种植了桑树等中草药树种,供群众采桑果增收。越来越多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以满山绿为平台,发展民宿等产业。

(本报记者 杨沛洁)

卫东区:生态廊道 一路生花

3月30日,春光明媚,市民徐女士带着3岁的女儿在位于开发一路中段的玉兰园游玩。

“我家就在附近,几乎每周末都带女儿来,在草坪上看看书或放放风筝。”徐女士说,前段时间玉兰花进入花期,来游玩的人很多,还有人进行直播。

玉兰园是卫东区去冬今春打造的4座大型花园之一,和樱花园、桃园、紫荆园如同4颗珍珠,点缀在开发一路、平郏东路和平煤大道上,为平煤大道—平郏东路—开发一路生态廊道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是从平顶山微报上看到的信息,说这里是中心城区最大的樱花园,就带孩子来看看。”当天,在樱花园游玩的闫先生说。

樱花园位于开发一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东南角,占地近百亩(1亩≈666.67平方米),栽种樱花树4000棵。闫先生说,樱花园打造得很用心,园内新挖的景观河为整个园区增色不少,“听工人说河里种了莲藕,夏天可以带着孩子来看荷花”。

樱花园停车场在加班加点建设中。“天气预报说过两天有雨,我们必须在下雨前把基础工程做好。”卫东区住建局工程科科长侯振中说,停车场投入使用后,可以免费提供车位160余个。

在平煤大道一矿口附近的紫荆园内,50多岁的边二孩正带着30多名工人清除杂草和砖石、平整土地。“我们买了近2000公斤草籽,土地平整后就播撒下去,夏天这一片会更美。”紫荆园绿化负责人贺要鹏说。

紫荆园占地约5.46万平方米,已栽种紫荆树2500余棵,园内修建健身步道1200余米,两个广场已安装长条座椅。

去冬今春以来,卫东区全域开展植树添绿活动,聚焦拆违治乱、围挡后退、空地闲地、道路沿线、厂矿企业等关键点位和区域,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造公园游园,提升道路景观,截至目前,拆违0.32万平方米,拆除围挡4770米,新植、补植绿化点位47处,完成绿化面积27.93万平方米,种植紫荆、玉兰、樱花等1.9万余棵,女贞、月季、黄杨等3.6万余棵。

(本报记者 朱江淼)

鲁山县:酥梨飘香 增绿致富

万亩梨花怒放,花海绵延醉人。3月28日上午,随着“13.14公里”梨园微型马拉松鸣枪起跑,鲁山县第三届酥梨文化节在董周乡蔡庄村开幕。

梨花节上,酥梨产业招商洽谈会同步举办,邀请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分享行业动态、解读政策和发展趋势,通过展示展览、视频介绍、现场考察等形式,展示酥梨产业的优势资源、技术实力。

董周乡五里岭一带是我省最大的酥梨主产区。鲁山县有关部门在五里岭酥梨产业园区内修建观光路、储水罐,建成可移动保鲜库,引进酥梨分拣中心、品控中心和专业电商公司,打造了“五里岭酥梨”“鲁山硒梨”“鲁山九颗梨”等林果品牌,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酥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鲁山县酥梨种植规模已有10余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年产量居我省第一,年产值3亿元以上。五里岭酥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酥梨核心主产区——蔡庄村获得“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去年,我们村又扩大了100多亩种植面积,打造手机终端可以一键控制的‘智慧果园’项目,随着弥雾喷药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智慧’手段的相继引入,酥梨产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蔡庄村党支部书记段瑞强说。

除了酥梨种植,蔡庄村还围绕“梨享蔡庄”酥梨品牌和“梨享欢乐谷”村域旅游,推进农旅融合,形成酥梨产业和乡村旅游“双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蔡庄村的酥梨产业发展是该县近年来“绿化+产业”发展的缩影。

为壮大做强酥梨产业,鲁山县制定了酥梨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再发展10万亩、形成20万亩酥梨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

“去冬今春,全县共完成新造林2.65万亩,占市下达绿化任务的127.6%,其中发展酥梨种植2.3万亩,酥梨产业规模化逐渐形成。”鲁山县林业局负责人吴国申说。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郏县:优质侧柏 绿荫全国

刚刚过去的周末,国有郏县林场一派繁忙景象。林场相继接待了5拨省外客人,3月31日中午最后一拨客人来自河北雄安新区。

“我们需要大量侧柏,几经打听才知道在我们河北很畅销的柏树苗来自河南郏县。近几年我们需要四五十万株,今天特意实地查看、预订。”雄安新区某绿化公司负责人万港说。

“郏县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偏少,适宜栽种的树木品种有限,经多年探索,发现山地造林柏树是优选。为便于树种繁殖、育苗,郏县于1959年在黄道镇万花山成立林场,后来逐渐扩大至大刘山、西大坪、莲花山、石望河等5个林区,林地共计26600亩。”国有郏县林场场长谢源哲说,经过多年培育,郏县侧柏苗享誉多个省、市。

1989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将该林场定为国家侧柏良种基地。2009年,原国家林业局又将这里确定为全国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侧柏良种基地。该基地现有母树林1080亩(1亩≈666.67平方米)、种子园545亩、试验林420亩、种质资源收集区135亩,年可采集侧柏良种6000多公斤。

要干就干最好。林场工作人员走遍全国,广泛开展种子搜集与交流合作,已搜集全国各地侧柏86个种源、268个家系,拥有全国最大的侧柏基因库。

三分种,七分管。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历代员工严格按照国家林业部门和科研院校设计要求,对各功能区进行除草、修枝、嫁接、割灌、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晾晒等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郏县侧柏种子达到国家一级良种标准,相关化验数据明显优于国家标准。”林场副场长杨小磊大学学的是林业技术,谈起种子培育,他娓娓道来。

“我们要以老一代林场人为榜样,继续书写新时代绿色奇迹。”谢源哲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汝州市:公司种树 三方共赢

3月29日下午,焦村镇魏沟村村民冯四时在坡岭上查看侧柏的长势。“我负责看护这两架坡上的侧柏,过几年树苗长大了,村里环境就更美了”。

据魏沟村党支部书记孙万许介绍,现在种侧柏的地方原来都是村集体的荒坡,种植条件差,个人种树成本太高,这几百亩(1亩≈666.67平方米)侧柏都是植树公司种的,村里不用花一分钱,等侧柏成林后,产权就移交魏沟村。

2022年初,河南省林业局印发通知,鼓励各地补充林地,用于本县(市、区)以后经营性建设项目占补平衡或交易使用。汝州市政府抢抓机遇,印发了《汝州市林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入库交易实施方案》,授权国有公司代表市政府按照市场化运营要求,择优选择第三方机构合作,成立由国有公司控股的项目公司,负责林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项目,前期投资及交易均由第三方机构负责。

对新增整理林业指标,林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交易完成后,按交易价格的50%作为汝州市政府收益分成,按交易价格的50%作为项目公司收益分成。

在蟒川镇蟒窝村和庙下镇神沟村、齐沟村等处,项目公司已利用荒山种植几千亩巴旦木等经济林,第三方机构负责栽植和养护。蟒窝村村民陈章定说:“我这20多亩荒坡都种上了耐旱的巴旦木,公司管护3年,确保成活后交给我,等巴旦木结果了,公司还负责收购,以后我就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

汝州市林业局局长张朝军介绍说,截至2023年底,汝州市已完成林地指标交易5000多亩,收益1.7亿多元,不仅绿化了荒山,而且增加了植被面积,经济作物巴旦木还给村民提供了增收门路,政府也有收益。今年以来,汝州市已完成林业指标造林1500多亩。 (本报记者 李鹏程)

石龙区:废弃工矿 绿色蜕变

3月31日上午,在春日的暖阳里,石龙区龙兴街道楝树店村近百亩(1亩≈666.67平方米)的工矿废弃地上,大叶女贞、侧柏、五角枫等郁郁葱葱,不远处还种上了澳洲红梨,一眼望去,满目葱茏。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到这里曾经是煤矿、选煤厂的所在地。

“整治之前,村民饱受粉尘污染之苦,窗户不敢开,衣服不能在院里晾。一刮风,几十米外都看不见人。土地复垦后,村里种上了树木,环境变好了,没事的时候经常来转转,很舒服。”说起工矿废弃地的改造修复,该村66岁的村民姬建云深有感触。

在石龙区6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塌陷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小煤矿关停后,大量的矿山废弃地上煤矸石裸露,风一吹,粉煤灰四起,“头顶灰锅盖(空气差)、身缠黑腰带(水脏)”是对过去环境的形象描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了尽快还山归林、还矿归田,近年来,石龙区以工矿废弃地为主要对象,编制完成了生态区建设规划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工矿废弃治理工作。该区与省国土资源投资开发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对辖区267公顷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已累计实施搬迁村拆旧复垦和采煤塌陷区土地整理2900多亩,矿山修复治理300多亩。

“煤矿关停之前,我们村有煤矿150多座。家里早上刚擦的桌子一会儿就又是一层煤灰,黑灰就是当时村庄的主色调。如今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又回来了。”看着眼前的满目翠绿,楝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姬洪涛激动不已。

该区还采用社会公开招标的造林模式和发动群众义务植树、政府以“以奖代补”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高标准造林,使全区荒山绿化率达到98%,通道绿化率达到100%。如今,东部的花果山沿线、中部的红石山沿线和中西部石龙河沿线的石龙山都已完成植绿补绿、生态修复,与已完成绿化的西部青石山、沙石岭和南部的狼洞沟及北部的凤凰山相连接,绿色生态林与发展生态林犹如项链把石龙区的生态建设串联在一起。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新华区:见缝插绿 出门见景

3月31日上午,市区建设路西高皇村段,工人正在绿化带内栽植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瓜子黄杨、八角金盘等;在平安大道绿化点位,50株荷花也在种植中……当天,新华区共有8个城乡绿化点位同时进行,植绿6.5万余株,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

“现在,政府做事情真是越来越贴心了,见缝插绿,建设小游园、小景观。这个季节,出门就能见景。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新华区曙光街街道凌云社区的居民程昆雅说。

去年以来,新华区以市委、市政府绿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成立绿化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科学部署,持续推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等绿化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丰富绿化景观。去年12月至今,全区已完成园林绿化点位48处,栽植苗木50万余株,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成平安大道溪苑、百花园、月季园和建设路凌云游园等项目,新改扩建口袋公园17处,累计完成投资约1200万元。

“村周围的环境变好了,我们村的人也跟着沾光。”新华区西市场街道张泉庄村村民张凤枝说,以前,村西平安大道沿线闲置地荒草长得老高,建筑垃圾堆成了小山包,路过时看着心里堵得慌。春节前,她听说政府投资绿化道路两旁,只要有空就过来看看,“绿化后,我们这里满眼皆绿,真是太开心了!”

“我们将继续强力推进绿化工程,动员全区各单位加入绿化队伍中,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做好绿色文章,着力见缝插绿、拆违植绿,做到还绿于民、用绿惠民,为居民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生活环境,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开窗见绿,移步见景。”新华区副区长王新道说。

(本报记者 毛玺玺)

高新区:花开三季 绿满全年

3月29日,市区湛河北路东段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南墙外,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建设、总占地面积10亩(1亩≈666.67平方米)的红梅园里,1800棵红梅树在阳光下静静伫立,等待在下一个春天火热绽放。

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绿色高新、生态高新”目标,对标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指标,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以游园建设、拆墙透绿、“一街一景”为发力点,实现城区绿化“点、线、面”“高、中、低”全面发展。

该区充分利用城市“零碎空间”“巴掌地块”,把精品游园建设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新建、改造了奋进园、梁园、消防主题公园等街心游园20余处,增加绿化面积8万多平方米。游园内,不同种类苗木高矮结合,叶片、花色各异,树下有花、花中有绿,花、草、乔木等绿化景观层次分明,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

该区共有23条街道,建设初期就秉承着“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理念,后期又扎实推进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加快城市街道“三转两增”(落叶向常绿转变,绿化向彩化转变,园林向园艺转变,冬季增绿吸霾,春夏秋增花添彩)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一街一景”绿化景观带。玉兰街上种植了玉兰树,每年2、3月份,玉兰花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湛河北路五里月季花墙、昆阳大道十里蔷薇长廊,每年3、4月份月色彩缤纷、连绵不断;开发路100余棵国槐7月份盛开青白色的小花,精致美丽……

“以前总觉得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神秘庄严,现在变得亲切,距离市民更近了。”家住皇台街道神马尼龙社区东景水岸小区的张军宪说。

该区以“大园林、大服务、大变革”为指导思想,按照单位带头、应拆尽拆、应绿尽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围墙围栏拆除行动,增绿透绿18000余平方米,让“关”在围墙里的庭院绿化“走”出来,成为街头的景观小品。目前,全区总绿化面积75968平方米。

(本报记者 高轶鹏)

舞钢市:转角遇景 推窗即绿

3、4月份的舞钢城,百花吐蕊,柳生新芽,处处呈现着山水林城完美融合的城市特质。

3月29日早上,家住寺坡街道景湖花园小区的赵毅和几名“跑友”相约家门口的湖滨公园,开启一天的运动打卡模式,“每天不出来好好地跑一圈,实在对不起这大好环境”。

去年以来,该市以全面提升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重点,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推动城乡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目前已建成千亩(1亩≈666.67平方米)以上林业基地1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森林乡村近30个,在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又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截至去年底,该市城市绿地率37.38%,绿化覆盖率42.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2平方米,年空气优良天数312天,并于今年初捧回了“中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

今年刚到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舞钢校区就读的周口女孩周彤邀请了郑州的两个同学来舞钢游玩,“道路宽敞、植被茂密、景色宜人,能在这么漂亮的城市里读书,心情美美哒”。

舞钢市坚持城乡齐抓,书写全域“绿色答卷”。在城区,该市出台方案,明确今年将逐步对城区建设路、温州路等主干道绿化带进行提档升级,精心设计色块地被造型,形成开花时段交错、色彩层次分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复层生态群落景观。“我们正谋划建设12处口袋公园,方便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舞钢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孙莹辉说。

在乡村,该市实施骨干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工程、普通公路及村级道路绿化工程,在S327悦山府—建设路转盘段沿线营造景观林、彩花山体等,打造重要通道沿线特色森林景观,建成一批“一村万树”示范村,对12条80.42公里“四好农村路”进行全面补植,对33条35.1公里通村路实施道路绿化和后期管护。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湛河区:应绿尽绿 幸福满满

3月31日,春光明媚,春风和煦。位于湛河区稻香路与和顺路交叉口的一处小游园内,草木青翠、花色鲜艳,几位市民带着孩子在此游玩。

“这一片原来长期被围挡围住,里面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说起这个游园的“前身”,家住附近的市民陈钦文直皱眉,但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环境优美的游园,他又瞬间舒展眉头,两眼笑成了一道缝儿,“现在可是大变样了,我每天没事儿就想来玩一会儿、散散步”。

这个“大变样”正是湛河区增绿补绿、拆围植绿的具体体现。

转角有绿,深巷有花,是市民期待的“绿色幸福”。去年以来,湛河区对黄土裸露地、闲置地、边角地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由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及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全方位排查边角闲置、黄土裸露、杂草荒废、占压绿线等地块,以建设小微绿地、游园(口袋公园)和生态道路为抓手,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方式,持续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实现应绿尽绿。

黄河路沿线北渡街道辖区有违章建筑长期占压公共绿地现象,北渡街道“硬刚”违章建筑。目前,7户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正在进行垃圾清运及土地平整,该处可恢复绿化面积2465.85平方米。

荆山街道黄河路沿线,有一路段长期存在村民毁绿种菜、私自占用公共绿地的现象。经过街道、村多次沟通协调,该路段已腾退绿化用地5600余平方米。目前此处已完成绿化种植。

(本报记者 孙聪利)

宝丰县:村在林中 人在绿中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3月31日,在宝丰县肖旗乡朱洼村,数千株樱花树竞相绽放,将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踏青。

“我从平顶山微报视频号上看到这里的樱花开了,今天专门和朋友一起过来看。真漂亮。”在朱洼村“赏樱大道”上,来自市区的王莉莉说。

朱洼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建说,结合村庄特点,朱洼村以樱花树为主打树种,同时种植百日红、红叶石楠等多种观赏树种,主干道两旁、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都成了植树造林的“战场”。近年来,朱洼村累计种植花草树木4万余株,其中樱花树4000余株。每到春季,樱花等接续盛开,美景不断。

“作为县城的后花园,朱洼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近,樱花、油菜花陆续盛开,游客络绎不绝,我的卤肉店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村内经营卤肉店的村民宋泰岳说。

“游客慕名而来,欣赏樱花美景,感受乡村风情。”张同建说,村民借此机会发展起了农家乐、民宿、美食小吃等,增加了收入。去年,朱洼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

“我们在打造13个市级‘一村万树’示范村的基础上,将把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打造成市级‘一村万树’示范片区,同时打造16个县级示范村。到2025年底,全县至少打造39个市级‘一村万树’示范村、50个县级‘一村万树’示范村,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宝丰县副县长孙志刚说。

龙王沟示范区马厂村,种植了6000多棵柿子树,发展了20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的艾草基地;闹店镇张沟村结合林果业传统,以杏花节为依托,动员党员群众全面参与,新栽杏树4400棵……

截至目前,该县23个示范村绘就了“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处处和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剩余6个村的建设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本报记者 巫鹏)

示范区:一路美景 一路欢畅

春色怡人,和风习习。

3月31日,行驶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翔大道西段,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乔灌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彰显着“一路一景、景随车移、路景交融”的道路景观。

“春天就应该有春天的样子,现在道路绿化真是不赖,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让人赏心悦目,穿梭来往间都是好心情。”市民余新杰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时常接送乘客往返于平顶山西站和市区。龙翔大道通车后,他隔两天就要在这条路上跑一趟。“每每看到宽阔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搭配和谐的花卉苗木,我都感到心情舒畅。”余新杰说。

近年来,示范区坚持把道路绿化作为提升城市“颜值”的重要窗口,一方面全力打通“断头路”,完善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另一方面在道路绿化精品工程上“较起了真儿”。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林式景观城区。”示范区国土建设环保局局长夏芳说,该区树牢“绿化精品”理念,做实前期准备、做实过程监管、做实后期养护;在绿化景观布局上,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注重花灌木色彩搭配和多层次布局,让每条道路都经得起看、耐得住品;同时,组建养护专班,结合养护等级标准对日常养护督导验收,实现“干一项工程、建一处精品、成一片景观”。

龙翔大道西延景观绿化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该项目全长约4250米,绿化总宽度为46米,绿化总面积约为20.7万平方米,去冬以来已完成绿化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今春以来,该区抢抓春季绿化契机,同时打造的道路绿化精品工程还有菊香路中段、夏耘路北段、滍阳路、平宝大道沿线道路绿化工程,在绿化中突出北方地域特点,融合乡土文化元素,围绕乡土树种、色叶植物的应用做文章,努力为市民的出行送上一路美景;同时,做好“见缝插绿”“推窗见绿”文章,为市民提供道路景观融合互动的全新城市开放空间。 (本报记者 张亚丹)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徐明卉

视觉 李永伟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