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走进春天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打造独特精神内涵
茵陈情缘
春天,我只要你送给我一朵花
“学习强国”平顶山学习平台“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启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打造独特精神内涵

 

◇ 赵洪亮

读云昌的诗,似读一个人,我试图让二者尽可能吻合,但是多年了,并没有找到答案。他文本里隐藏的大风、惊雷、风骨和倔强,与他的温文尔雅有点出入。直到几次面对面交流,系统阅读诗集《纸上山河》才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现实中的云昌为人豪气、洒脱、待人真诚,一个诗身合一的诗人形象不觉完整起来。

异质空间,一个人的通感与风骨

显然,诗人的内心住着傲骨,住着不同寻常,住着一个大气磅礴的精神世界。翻开第一章,我的阅读视角完全脱离以往对写作的认知。在长短句之间,寻找诗人与智者之间关联。也许是川渝人隐忍不屈的性格使然,云昌的诗歌常常在多维度、多视角的空间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涵。

云昌的诗歌呈现,既有古典情怀,又有现代人对生命、哲学、历史文化的理解。许是他对历史研究得深刻,对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命运把握精准,他的诗歌和我之前对诗歌的认知有些迥异,换句话说,云昌的诗是不走寻常路的,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坚守,也是对山水诗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理解。

诗集第一部分写屈原、文天祥、岳飞等,诗人在那遥远、理想化、超越现实的空间里纵横捭阖,用异于常人的笔墨写下一首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优质作品。

他在《屈原在梨头嘴》中写道:一丛菖蒲替众生找到了位置/在屈原入溆处,端午节像草一样活在民间/原生态,野性十足,自由生长/这个天人合一的节日,应一切从简/但粽子必须包裹尊严与敬畏,才有足够的悲悯与重量。

他的文字追求的是悲悯的大情怀。

他的诗是民间的,异于抽象云雾般的写作,丝毫没有生涩难懂的叙述,始终保持一种本真的情绪行走在字里行间。正如云昌在《在庐陵,怀文天祥》中写的那样,那些文字味苦、性温。

写山水,就如同回归城堡

山水诗一直是中国诗人躲不开的抒情。云昌的山水诗里,大河奔腾,山川锦绣,小巷悠长,仿佛每一首诗都是乡愁倾巢而出。黄河从地图上流进了他的血管,扎根于他的身体,流遍了他的全身,带来人生的汛期,留下一幅精神地图。

云昌写风景,大河、大湖、大江山总是在动与静之间寻找完美的切入点。他在《黄河扎根于我》中写道:我与黄河推心置腹,河水在我体内流动/所到之处,都是人迹罕至之地/从主动脉血管到每一条毛细血管每一个分岔处/都有一个渡口。

我在感知汉语魅力的同时,又在感受一幅幅油画分页打开,这些画卷动则气势恢宏,静则草木向善,千里江山每一处都是诗句返乡的落脚点,肉体与灵魂的归宿。

另外,云昌对于古体诗有着深厚的功底,他从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里吸取汁液,他的这部分诗呈现厚重的质感,又不乏灵性,在创作中嬗变出一种突破向上的锻造术。

我猜想,对于一个心智良善的诗人来说,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春花、夏雨、秋果、冬食,云昌眼中的远山、田野、山村、流水,这些尘埃间的大爱,朴实、低调、温暖,却与我们的血缘隔着人为的荒芜与苍凉。

是的,人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精神世界有着极高追求的诗人,写山水就如同回归到城堡。他的诗是自在的,是无拘无束的,是每一棵草木的近邻,是每一滴水的归宿,是每一片月光恩爱的湖水。

诗探索,追求独特辨识度

诚然,所有的文字都是静态的存在,在阅读云昌关于风物诗歌的时候,不管是乡愁、古宅、茶叶、莲花、隋梅、宋藤、旗袍,还是隐在恩施土家族深处的墨达楼,他笔下的汉字,他的乡愁都是有洁癖的。

他在《一碟乡愁风调雨顺》中写道:漂泊在外的人,独对风雨和雷霆/每一晚的夜色,都是动荡和惶恐/而味觉正快马加鞭,一路种下长江和乌江。蛙鸣渐起的涪陵包裹在榨菜里/味蕾上,我一贯诚实的乡愁/在异乡,年年风调雨顺。

云昌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涪陵人,对故土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让他的骨子里有了生生不息的愁绪,骨缝里抽搐的乡愁隐隐作痛,进而表现在文本里。我从云昌的这部分诗歌里,读一颗淡泊的心,读一碟光绪二十四年的月光,喝一碗岁月的稀粥,这幸福就胜过了无数山珍海味的奢华。

另外,对于戏楼、唱腔、一杯茶的光阴,都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命运来去之间都是一群年轻的看客,沿着戏文,踩着锣鼓的节点,粉墨登场,扯着不谙世事的嗓子,喊出一场飘了百年的大雪。诗人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呐喊,是通透,是看清,是群体狂欢与个体孤独之间碰撞的悲悯,是大彻大悟之后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错综复杂的尘世梳理一条通往空灵的途径。

在时间的顺序里走读爱情

爱情是人类恒久的话题,是情感倾诉的载体,是背靠背取暖的方式。关乎爱情,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总是含蓄、羞涩的,语言时常有禁忌,在能与不能之间,对于人性本身有着儒家文化的标签。

云昌的爱情诗脱离小情调里的卿卿我我,诗人在衬托、隐喻、情感构建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写作取向。

在阅读云昌这部分诗歌的时候,我也在试图靠近他的内心,去阅读诗人灵动的文风,真挚洁净的情感世界,以及浪漫主义和古典美学的相互融合。

在《唐诗宋词里的红豆标本》中写道:红豆还在南国,相思关在花蕾里/此时,妩中有空,媚里有旷/一个人妩媚的私语,窃窃中全是空旷/春风,颤抖了一下,失语成一首唐诗/隔空留白了另一个人的内心,与风月。

从诗歌的构建来看,诗人在唐诗宋词唯美的意境中寻找突破,一粒红豆是一首唐诗的内伤;在一阕宋词的尾声遇见一粒红豆;已经完全打破了对惯常爱情诗的语言呈现。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千年的场景,用娴熟的笔墨从宋词寄来的情书,倾诉别样的爱情观。

我想,也许云昌就是一位自唐宋穿越而来的书生,语言具有古典汉语的审美。诗歌章节之间无缝衔接,流畅自然,透出人性隐秘的欲望,营造出动人心魄、令人唏嘘的爱情。

回归自然的表述未完待续

写故乡,在丰收田野里采撷的诗行是写作者回归的一种必然。云昌在这部分诗的创作方面也有不少经典。他写涪陵,写家乡的村史馆、村歌、村戏、村志,写一村庄幸福的样本,写一个雪梨急于奔赴前程。

我想,在浮躁难以控制的时代,诗人的理想一定会用舍不得更换的词根来置换,丰盈日渐枯竭的河流,在水草丰美的桃花源采菊东篱下。我认为,这种写作是有温度的,是一种重塑、自省、回归自然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重启生命的一次蝶变。

比如,在《村戏》中写道:戏台上下/没有一个偏僻的人,剧本内外/对应人间百态,亮出乡村文明的地平线/没有一株禾苗愿意缺席。

显然,云昌的内心是柔软的,是悲悯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人多维度的诗行,为我们提供一个坐标,一个幸福的样本,一个浓缩的灵感,等读者各自打开不一样的情感坚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