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府工作报告图解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平顶山力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平顶山力量

 

2023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承压而上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亿元、增长5%,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新增市场主体6.3万户、新入库规上企业577家。中国平煤神马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00亿元,平高集团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三个一批”综合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362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年度任务的110.4%,7群12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

(二)创新成为鲜明标识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6%、居全省第5位。获省科学进步奖9项、居全省第3位。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挂牌运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2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5家。招引各类人才2.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7.8万人。创新创业活跃度居全省前列。

(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平漯周高铁全面开工,焦唐、叶鲁、焦平等高速加快建设,沙河复航工程具备试航条件,鲁山机场预可研报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批。

龙翔大道西延、开源路升级等十多个项目竣工通车,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平鲁快速通道、稻香路南延项目快速推进。

沙河综合治理、十八溪塘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被确定为国家首批7个市级现代水网先导区之一。

新能源装机达400万千瓦、发电量超50亿千瓦时。

累计开通5G基站8082个。

(四)城市建管能力提升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扎实推进全域、全员、全程文明创建,深入实施十大专项整治。

盘活云创小镇等闲置楼宇,老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逐步改建为公共服务设施。

全面清理第三方转供,鲁阳电厂实现并网供热,主城区新增供热面积113万平方米。

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增设便民充电桩,打通“断头路”12条,新增停车位5000个以上。

(五)“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8.7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和38万亩示范项目顺利推进。有效应对极其罕见的“烂场雨”,秋粮稳中有增,实现了以秋补夏。

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5个,6个乡(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2个、示范村51个、庭院示范户4156户。

(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9.1%、8.3%,优良天数增加7天。

叶县、鲁山成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

投入7.8亿元开展72家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整治,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湛河成功创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汝河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完成营造林7.6万亩。

(七)改革开放深化拓展

设立“企业家日”,在全省首推“独任行政审批制”,“豫事办”事项办理全省领先,“四电”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信易+不动产登记”、信用体系建设两个案例荣获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地,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六个医疗应急重点城市之一。

成功举办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豫商大会平顶山专场等活动。

海关技术中心即将投运,完成进出口总值56.9亿元,引进外资6473万美元、居全省第3位。

(八)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一村一专员”安置大学生、退役士兵等2645人。

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2所、城市公办幼儿园33所。

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9万场次,10个图书馆、文化馆晋级为国家级文化场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医院建成。

完成20个街道综合养老中心、100个社区养老设施提档升级,新建农村幸福院43家。

发放救助资金7.4亿元。

(九)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建成投用市县“十智融合”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乡镇“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中心。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开展府院、府检联动。

组建梯次配置的应急救援力量,集中开展“六查一打”专项行动,全力做好森林防火、食药安全、防汛减灾等工作。

“三零”创建不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24重点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省委“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两项任务”“十大工程”为牵引,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

一 强化“两城”带动,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推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

编制完成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

做实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尼龙纤维、工程塑料等重点实验室和尼龙中间体、电气装备、北大分子工程研究院等中试基地建设,抓好尼龙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尼龙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检验检测产业园等建设。

加快5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2.推动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

全面推进花山智慧岛和香山大学城建设,加快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尧山实验室和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人才公寓、创新馆、双创园等先期项目建设,启动大学城共享区域和青年市集建设,推进相关职业院校入驻大学城。

建成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全面启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

3.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800家。

4.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全面落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二 强化链群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新材料产业集群

聚焦特种尼龙、关键金属、高纯石墨、新型化工、生物环保、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推动产品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体系安全化。

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聚焦电气装备、矿山机械、环保装备、机车制造,巩固提升电气装备优势主导产业。

3.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

聚焦“绿电+储能”、储能电池材料、储能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4.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聚焦生物医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用卫材,支持真实生物高端创新药、首仿药研发推广,加快双鹤华利配套生产线和仁华生物、瑞恒生物、神鹰化工等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

5.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聚焦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网络货运、智能装备等细分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6.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聚焦机绣、棉纺服装、视光、现代厨具、陶瓷等行业,推动产业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7.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聚焦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酒饮品,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

三 强化投资拉动,激发消费活力

1.促进投资提速增效

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

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

2.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开工建设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加快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前坪水库灌区、沙河综合治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燕山水库引调水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九横三纵”水网骨架。

加快推进焦济洛平高铁、平漯周高铁等项目建设,年内实现焦唐高速、平鲁快速通道、许南路东移通车,沙河复航开港,鲁山机场开工,叶鲁、焦平高速完成主体工程量。

新建5G基站1400个,抓好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3.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转型

深化住房公积金“商转公组合贷”,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

引进吾悦等知名商业品牌,支持德信泉、金篮子等本地商超发展。

鼓励特色农产品进城区进超市,打造20条食品安全示范街,开辟30个便民摊点群,扩大餐饮消费。

4.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5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80亿元。

新建精品民宿75个、省级以上研学基地3个,创建3家至5家3A级以上景区。

打造200公里精品旅游公路,推动高速服务区改造为旅游驿站。

四 强化统筹融合,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1.加强空间管控

按照东部产业主导、中部韧性宜居、西部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主城区。

优化市域城镇发展布局,推进“平宝叶鲁郏”一体化发展。

2.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

推动平煤大道西延东扩、未来路东延、高新大道北延等主次干道建设。

基本完成老城区供暖汽改水,新增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带动提升鲁山、叶县、宝丰等县城供暖工作。

3.推动城市更新改造

试点推进新华区王庄、卫东区魏寨、湛河区北渡、高新区小营、示范区东洼等片区改造,加快石龙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

抓好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房屋征收安置问题整改。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老旧小区156个。

4.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城乡接合部、“老旧散”小区和学校、医院、商场、交通场站、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5.提升城乡便民服务水平

新办托育机构30家,新建农村幸福院60个。

主城区建设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20个、农贸市场5个、社区便民菜店100个。

抓好14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五 强化惠农富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守住451万亩耕地和4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

新开工建设33万亩高标准农田。

2.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新增肉牛2.4万头,新发展酥梨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新发展提升现代设施农业1.5万亩。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4.建设和美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持续开展幸福河湖创建。

营造林14.15万亩。

六 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1.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信贷投放力度,新增贷款300亿元以上。

完成土地收储1.47万亩。

2.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争取1家功能类国有企业信用等级达到3A级。

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巩固“四电”改革成效,加快“河南链”平顶山节点和电子印章互验互签平台建设。

4.大力推进开放招商

引进落地超100个亿元以上项目。

新增外贸企业10家以上。

七 强化绿色低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1.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力争2025年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50名,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20%。 2.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完成水泥、钢铁、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工业炉窑全部改用清洁低碳能源。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总量达到600万千瓦、占比55%以上。

主城区出租、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逐步实现新能源替代,新销售私家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达25%。

3.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环保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建设全市统一的第三方环保监测检验机构管理平台,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八 强化系统思维,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巩固完善五级联动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城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2.逐步构建市域大应急体系

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打造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3.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4.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

九 强化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5万人。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成39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建设投用寄宿制学校23所。

3.推进健康鹰城建设

深入开展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14项服务。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快“四馆一中心”建设,新建城市书房10个、乡村文化合作社6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个。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创建5个以上二星级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推动16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中心、33个以上村级互助养老设施达到星级标准。

6.强化重点人群兜底保障

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失独家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烈士家属、重度残疾人等群体关爱帮扶。抓好残疾人培训就业。提高孤儿、残疾儿童福利保障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水平。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