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名记者看项目|中科瑞景:科技创新 变“废”为“宝”
市总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
高新区2023年度“学比争 看实效”夺标赛举办
压紧压实责任 筑牢安全防线
宝丰“有诉即办”为民服务解难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名记者看项目|中科瑞景:科技创新 变“废”为“宝”

在平顶山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中控室内,记者了解企业现代化生产流程。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扫码看视频
 

一家只有50人的企业,2023年销售额却达1.5亿元。

如此高的生产效率是如何实现的?

平顶山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瑞景)总经理钟少勇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科技创新。

中科瑞景位于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成立于2018年4月,由天津绿菱气体有限公司投资组建。

1月18日上午,寒风凛冽。记者来到中科瑞景,没有见到想象中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只有和天气一样“清冷”的场景——除了大门口值守的保安,占地50.7亩(1亩≈666.67平方米)的厂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

面对记者的疑惑,钟少勇笑着说:“我们的生产现场全部实现自动化,所有工序在中控室就能操作,数据和工艺参数实时在线监测。除了例行巡检,基本不需要人员在生产线上操作。”

该公司中控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厂区各个部位的视频监控画面,6台电脑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生产线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这6台电脑分为3组,每组一备一用,分别调度3套生产装置,监测安全生产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钟少勇介绍道。

中科瑞景是一家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科技创新注入基因的企业。设立中科瑞景,正是基于天津绿菱气体有限公司的一项技术突破。

天津绿菱气体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回收并纯化工业尾气中氧化亚氮的方法”于2015年9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种技术对己二酸尾气进行回收纯化,制取高纯电子级氧化亚氮气体,实现变“废”为“宝”。

氧化亚氮俗称笑气,是半导体电子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液晶显示面板、光伏太阳能面板制造领域。

氧化亚氮的传统生产工艺是使用硝酸铵加热分解,但由于硝酸铵的强氧化性、自反应性、分解放热性,在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安全风险。天津绿菱的这项专利技术破解了这个安全难题。

“我们研发出世界首套‘己二酸尾气纯化法’生产装置,摒弃了氧化亚氮传统生产工艺,具有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进口替代等综合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钟少勇说。

为使这项技术落地开花,钟少勇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己二酸生产企业,考察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综合实力、尾气产生量等。最终,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实力强劲、气源稳定,成为天津绿菱的合作伙伴。

2019年10月,中科瑞景年产18000吨氧化亚氮项目一期工程开工,2020年6月投产,通过洗涤、压缩、吸附、精馏方法,从尼龙科技公司的己二酸尾气中提纯出氧化亚氮,年产量6000吨,产品供不应求。

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坚定了企业的投资信心。2021年10月,二期项目开工,2022年3月投产。随后,三期项目建设启动,2023年10月投产。整个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全部建成后即实现满负荷生产。

“致力成为全球最优电子级氧化亚氮生产商”,中科瑞景灌装车间外墙上的蓝色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信很快就能够实现。”钟少勇说,成为“全球最优”的底气依然来自于科技创新。

该公司5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8人。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著作权6项,另有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于2023年7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已进入审查阶段。

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使中科瑞景生产的氧化亚氮纯度达到99.9999%,在市场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2023年,该公司实现满产满销,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印尼等国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公司会议室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证书、牌匾:第十届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第四届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特别提名奖、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安全环保先进单位……

目前,该公司正在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努力在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等方面练就更加过硬的“独门武功”,迸发出更加有力的发展动能。

(本报记者 孙鹏飞)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