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视界|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
全省森林火情早期处理实战演练在鲁山县举行
马豹子胡中辉获评省道德模范
我市命名首批“巧媳妇工坊”
郏县中医院:中医日间病房惠民生
学思想 强党建 促发展|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卫东区纪委监委:严查“四风”问题 倡树新风正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视界|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
全市共有三十七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百七十五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均居全省第一——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西寨门(资料图片)
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资料图片)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1月8日,本报刊发的《平顶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我市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如何?《条例》的出台对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有哪些积极作用?记者一探究竟。

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我市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殷商时期已有部落居住,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2012年以来,市住建局牵头对全市70多个乡镇8000多个自然村进行了多次入村普查,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及时申报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目前,全市共有3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5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我市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郏县(国家级20个、省级86个)、宝丰县(国家级9个、省级41个)、汝州市(国家级4个、省级24个)、鲁山县(国家级3个、省级19个)、叶县(国家级1个、省级5个)。其中,郏县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确定为河南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示范村,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确定为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

传统村落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编制、资金保障、人才培养、日常监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能够有效规范和促进我市传统村落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基于此,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条例》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审议项目。2023年10月25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

《条例》明确,坚持以保护优先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防止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偏,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同时,发展又是保护的重要基础,离开适度的发展,保护也会失去必要的经济支撑,进而影响保护的可持续性。

关于保护优先与兼顾发展的立法理念,《条例》设置了必要条款。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尊重传统村落居民的自治权利,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的合法权益。

保护优先与兼顾发展相融共生

始建于西汉的李渡口村,距今有已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为漕运节点。明朝时期,山西李姓人迁居在此,渡口壮大、商贾云集,李渡口因此成名。该村现存传统建筑77处853间,其中明清建筑630间,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2013年入选第一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同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月10日,在该村蓝溪书院,李渡口村村委委员李晓琴介绍说:“这些年村子变化很大。”过去,不少村民守着祖上留下的老宅,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得益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4年起,该村通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发动村民集资、乡贤捐资的方式,聘请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村内传统基础设施进行修整,打造了以“古建、美食、渡口、书画”四个元素为灵魂,集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于一体的传统村落。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让大家的生活有新奔头。李渡口村仅2023年农历三月十三(五一假期)的古刹大会,就吸引了10万人次前往。如今,该村明清建筑连片成群的特色愈加显著,不仅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还同时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张亮眼名片。

像李渡口村一样,我市点多面广的传统村落古建筑和民居管养,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与城市住宅不同,传统村落建筑既涉及产权人利益,又涉及公共利益。漏掉一村或者认定不准,既不利于文化传承,也容易引发群众不满。《条例》明确,鼓励和支持传统村落村民依法以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传统建筑、房屋、资金、劳务等入股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统建筑所有权人下落不明,又无法定继承人或者合法代理人的,由传统建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进行公告认领,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由传统建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代管。

这让政府投入、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更加凝聚了保护发展合力,也使得一些原本老旧破损、群众无力修复的古民居,像李渡口村一样有了保护和利用的新机会。群众的居住条件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同步得到改善。

依据《条例》,今后传统村落实行整体保护,保持村落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鼓励村民在传统村落内居住,维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形态、内涵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延续性。

活态传承与合理利用相得益彰

市住建局局长黄建军告诉记者:“唯有实现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才能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市传统村落全部完成挂牌保护,有关部门正在分阶段制作传统村落数字化信息。今后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村落概况、全景展示、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旅游导购、美食物产等信息。

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条例》还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保护规划的编制、传统技艺的培训、乡村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市将对传统村落按特征相近形成特色片区,协同融合发展,构建以弘扬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一带三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体格局。“一带”,即“万里茶道”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带;“三区”,即“马街书会”说唱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区、“汝瓷”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区。

最好的传承在生活中。鹁鸽吴村有明清及民国时期风格的民居建筑100多座,还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鹁鸽崖,它和绵延十里的桃花一起被称为鲁山县古八大景之一。该村还是革命烈士吴镜堂的出生地。2022年,鹁鸽吴村举办了“地道年味看鲁山”活动,通过网络和电视直播,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布老虎、鲁山花瓷、泥塑、葫芦烙画等非遗文化的魅力,打响了知名度。一年多来,该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逢节假日可吸引游客上万人次。

今后,我市将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民俗展示、研学、民宿、电商等产业,激发传统村落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

(本报记者 程颖/文 张鸿雨/图)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