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工会之窗
3上一版
 
打造鹰城新蓝军 赋能高质量发展
用心守护万家灯火
敢啃“硬骨头” 逐梦“特高压”
矿井里的“机电神医”
创新育种助农增收
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建功立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鹰城新蓝军 赋能高质量发展
——市总工会培育劳模工匠技能人才综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总工会高站位谋篇布局,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扎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日前,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事业部数车班长、高级技师李雁旭,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综采一队职工、高级技师张工厂,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五级职员、高级工程师马文恒被命名为第七届中原大工匠;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孟凡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育种专家马金海等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 “十大领军人物”。

在平顶山各地,像他们这样的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不断涌现,这得益于我市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突出抓好思想引领。建设全省首家劳模主题公园,将“劳模元素”“工匠元素”融入市民休闲文化生活,每天吸引近千名市民参观“打卡”;开通“劳模号”公交线路,设置“工匠”公交站台,把在繁华路段运行的原32路公交车变更为51路“劳模号”,车厢内外展示劳模工匠动人事迹;在企业厂区设置“星光大道”“劳模一条街”“劳模长廊”,在企业创新工作室设置宣传区,宣讲身边劳模工匠领军人物事迹、创新成果等;加大与报纸等主流媒体合作力度,不断推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使劳模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模故事更加有血有肉、劳模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搭建建功立业平台。成立河南劳模学院、平顶山工匠学院及宝丰工匠分院,建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6家,每年培训技术工人、工匠后备人才3000余人次,成为“劳模先进”“鹰城工匠”成长成才的摇篮;完善竞赛体系,以劳动技能竞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五小”创新为载体,开展职工技术运动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技术创新活动8000余场,参与职工70余万人次,助力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打破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天花板”。

持续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探索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激励机制,形成使用晋升、评价激励相贯通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鼓励产业工人发挥聪明才智。中国平煤神马出台“五类四层十一级”人才职业发展措施,选拔评聘首席技能大师、首席技师、首席技工;平高集团改革出台职工职业通道和晋升管理办法,设置技能人才与行政职级待遇并行体制;民营企业铁福来集团以“多序列职业发展模式”提拔技能突出的职工任职重要管理岗位,疏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加快提升队伍素质。高质量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214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47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035人,19人被评为中原大工匠,42人被评为鹰城大工匠,有县级和企业级工匠人才244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技能提升培训力度,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实施技能人才引领,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鹰城英才计划”,组建工匠学院专家人才库,开展鹰城大工匠、企业首席工匠、县级领军工匠等多层级的工匠人才选树活动,形成技能宝贵、人才尊崇浓厚社会氛围。

匠心引领创新,创新赋能发展。如今,平顶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步入“快车道”,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真谛,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本报记者 王民峰)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