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郏县
3上一版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郏县实践新篇章
最美读书声朗读大赛月赛第二场举办
郏县唐钧传承文化苑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东城街道人大代表助力高质量发展
植树迎新年
安全生产“回头看” 监督检查促见效
20多位诗人以诗会友迎新年
李口镇闯出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
竹园寨村:冬种羊肚菌 静待利来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李口镇闯出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

 

本报讯 (记者张鸿雨 通讯员王强)近年来,李口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挖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潜力,闯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从饲料的收割、粉碎、搅拌到投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工人只需按时操作机器进行投喂,和十多年前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养殖效益。”1月2日,平顶山润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红兵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李口镇充分发挥23个建制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目标,在全面了解市场现状、分析效益、算好群众收入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态养殖模式,以润普农牧科技公司红牛养殖基地为引领,在周沟、寺杨等村建成郑宝、荣瑞、新阳光等6家郏县红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35户个体养殖户从事郏县红牛养殖,且由合作社免费向养殖户统一提供养殖技术、品种培育和销售渠道,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线成带的红牛产业发展格局。全镇红牛存栏6700余头,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56人,赴兄弟乡镇和县外学习先进“养牛经”30余次。

东北村属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虽然遇到了好政策,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但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喜来的心头难题。“多次外出学习后我发现,我们村最适合发展跟红牛养殖有关的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于是我们成立了余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秸秆打捆收储之后,直接售卖到养牛场,实现秸秆‘变废为宝’。”张喜来说。目前,李口镇秸秆收储面积在3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左右,像东北村这样的秸秆回收企业有7家,每年可生产优质饲草1.2万余吨,经过初加工,通过科学配比,直接成为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带动群众季节性务工200余人次。

走进白龙庙村特色果蔬种植园区,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大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满是丰收气息。村党支部书记王艳峰正在大棚内查看西红柿生长情况。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一个个西红柿也变身“黄金果”“致富果”“幸福果”。

李口镇以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主动融入郏县“四个十万”产业发展大盘子。在机制建设上,该镇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小昝庄、白龙庙等村打造四个特色果蔬种植园区,并成立镇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形成“四园区一中心”的特色产业体系;在合作共建上,与平煤股份一矿、河南省中原红饮料有限公司、寿光润泽种业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做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在品牌塑造上,“白玉”蜜瓜、“天使AE”草莓、“李口红”西瓜、“阳光玫瑰”葡萄、“绿把一号”茄子等成为该镇特色农业的“五朵金花”,特别是“白玉”蜜瓜、小吊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四园区一中心”带动群众就近务工2000人次、人均年增收2500元,小昝庄、白龙庙村集体经济2023年均突破1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1个建制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并在全市“党建引领·富民强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中分别获得金奖、银奖。

李口镇为实现特色果蔬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从山东寿光引进绿把烧烤茄和品种泡椒等,聘请技术专家,率先在小昝庄村试种植,全程采用人工授粉和无公害绿色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茄子采摘期长、品质佳、耐储运,深受市场青睐。

如今,李口镇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红牛养殖等特色农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涵养了一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经济热土,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特色化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