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全市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
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44亿余斤
陈向平专题调研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工作
市委政法委机关年度工作点评会召开
创全国文明城市 建美丽宜居家园 | 完善机制,小区旧貌换新颜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汇聚建设现代化鹰城的磅礴力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全国文明城市 建美丽宜居家园 | 完善机制,小区旧貌换新颜
——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改造后的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
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本报记者 程颖

“十四五”以来,我市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向“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舒适宜居”城市社区转变,努力构建“决策共谋、项目共建、实施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力争实现城市均衡发展。

累计惠及五万余户居民

按照“十四五”规划改造清单,2021年、2022年全市完成505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55703户。2023年开工改造265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30102户,2024年改造项目正在申报。

“改造是全方位的。”市住建局局长黄建军说,不只着眼于拟改造小区的某一痛点,而是对城市区域整体环境的改善和区域价值的重构,最终建成现代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我市高度重视改造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住建局合署办公,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实时开展督导检查,重点解决电力改造、燃气改移、线缆规整、招标排队等改造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常抓不懈。

重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不搞“一刀切”,问需于民。2019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平顶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平顶山市“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结合当年群众改造意愿,自下而上制定各年度改造台账。老旧小区改造也被写入了《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各县(市、区)政府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工作同步实施,在评估财政承受能力之后,选择符合组团连片理念的片区优先改造。“由小变大,由散变整”的模式,保证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精准植入和高效利用。

街道、社区采取召开业主大会、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并合理确定改造内容。

改造前,新华区西市场街道团结路社区引导居民成立“居民议事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增加“下水管道改造、绿化带整修”等施工预算,减少了“墙体粉刷”等施工量,并将下水道不通、消防设施缺失、“三线”凌乱等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纳入重点改造范围。

资金三方担,生活更便利

我市建立了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的机制,多方筹资确保改造顺利进行。

新华区光明路街道迎宾社区自来水公司家属院加装电梯由社区牵头,在充分征求楼栋居民意见之后,推选单元楼栋长负责资金管理。居民曹瑛说:“加装电梯的费用按楼层高低,由住户分摊。”电梯的选材、用料、用色等细节,也都由居民集中拍板决定。

众多小区通过管线入地改造,完善道路、消防、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添加电梯、通气通暖设备、无障碍设计、电动车充电桩设施等多种便民元素,统筹布局养老、托幼、社区食堂、便民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增加了城市消防防汛应急能力,而且实现了以打造美丽宜居的“小环境”,积极构建文明社会“大环境”。“环境脏乱差、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得到解决,大家也愿意维护小区环境。”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地质社区居民刘硕说。

随着老旧小区形态更新,城市发展功能更新,15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

卫东区积极探索“社区主导+企业参与”的社区养老模式,利用社区、辖区单位闲置房屋,开办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就餐、休闲、娱乐等便民服务。

在工作推进中,更激发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以社区“五个一”建设为中心,形成了四级组织架构,健全了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