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培出本地“龙头” 做大特色产业
新华区首家基层商会揭牌成立
开展清洁行动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出本地“龙头” 做大特色产业
——叶县常村镇发展中草药产业印象
 

12月11日,雪刚停,叶县常村镇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窦文龙就到孤石滩水库旁察看前不久种植的绿衣枳实。山区气温低,树木的叶子早已落尽,然而这些长在坡旁、沟旁的绿衣枳实仍然披着绿装。“俺一共栽了200棵,鲜果必甫大量收购,没有后顾之忧。”他说。

窦文龙口中的必甫叫董必甫,是邻村的返乡创业青年。他在常村镇政府附近成立河南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村堂),专门从事中草药收购及粗加工并销往国内外。前不久,该公司为常村镇所有村集体免费提供上万棵绿衣枳实苗,来年清明节后挂果,每棵树平均年产值在1200元左右。

“这也是为了回馈家乡,回报家乡党委、政府的关爱。”董必甫说。当天,董必甫到各村察看枳实苗长势,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千村堂成立于2017年,目前年产值已经从当初的几百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

中草药遍地 青年返乡创业

当天,在常村村民宋大强的叶县丰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园内,密密的绿衣枳实圈成了篱笆墙。绿衣枳实被当地村民称作铁篱寨,因其浑身长满荆棘、容易成活,被村民栽种作为篱笆使用,以防种植园内钻进牛羊啃青。

常村镇属山区镇,荒坡、荒沟里长满野生植物。艾草、菊花、蒲公英、葛根、地黄、芍药……每个村民都能轻松说出十几种。“其实这些都是中草药。”董必甫边翻看药典边说,在当地,流传着“南山到北山,除了白毛草都是药”的说法。

靠山吃山。为助农增收,当地借助荒山、荒坡发展艾草产业,种植面积一度达到上万亩(1亩≈666.67平方米)。除了艾草,当地也有人种植玄参、芍药等。虽然这些中草药吸引多地收购商前来购买,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支撑、深加工形不成气候、价格不稳定,致使产业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叶县副县长、常村镇党委书记王清政说,在全县招商政策的推动下,该镇四处招商,重点招引中草药收购、加工企业。

董必甫出生在常村镇瓦房庄村,小时候经常到山坡上割艾草换钱,采菊花泡茶喝,之后他外出务工,在亳州、天津等地药材收购企业务工。由于自小对中草药感兴趣,加上勤学好问,很快,他便在天津开办了自己的中草药公司,到全国各地收购中草药后粗加工,不仅销往国内市场,还销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也得为乡亲们致富出一分力。”董必甫说,2018年,他回到常村镇注册成立公司。当时,家乡的艾草产业初步兴起,他在收购艾草的同时,又在下马庄、孤古岭等村流转250亩地示范种植白芍。他还在千村堂院内打造了中草药种植示范园,引种十几种中草药,引导乡亲们种植,承诺敞开收购。

项目资金扶持 企业扩大规模

“一回来,就感受到了家乡党委、政府的关爱。”董必甫感慨地说,千村堂所处的地方原来是座烟站,经常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才拍卖给了千村堂使用。“有了场地后,我立马增添设备、改造库房,公司很快投入运营。”董必甫说。

在收购艾草的同时,董必甫还收购桑皮、山楂等。叶县丰佳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种着几十棵木瓜树,今年结果后卖给千村堂六七吨,每公斤1.6元。“如果不是千村堂收购,这些木瓜树早砍了。”宋大强说。

木瓜树曾被当作景观树,在常村镇多地广泛种植。由于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一些地方准备将木瓜树砍掉改种其他树木。其实,木瓜也是一味中药,千村堂经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使得该地的木瓜树得以保留。

千村堂的示范种植,带动当地中草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1年,董必甫基于“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千村堂附近成立河南千村堂食品有限公司,将多味中草药组合成养生食品,销往全国各地。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当然不能忘了乡亲们及党和政府。”董必甫说,疫情防控严格期间,他为当地及叶县疫情防控部门提供了一批医用口罩;为乡亲们免费熬制中药茶饮……

前不久,王清政为董必甫带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财政拿出8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原来,经过县、镇两级政府不懈努力,统筹多方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准备在千村堂院内新建厂房,让董必甫加快上马二期深加工项目。

“有了二期项目,我就能收购更多中草药,从粗加工向深加工迈进,示范带动乡亲们种植附加值高的中草药。”董必甫说。

种植一味药材 带富一片群众

“试种绿衣枳实是我们发展中草药产业迈出的又一步。”王清政说。目前,绿衣枳实在常村镇野生的就达数百亩。千村堂的绿衣枳实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七成以上,每年都要到福建、山西等地收购。

近水楼台先得月。常村镇依托千村堂这一资源,借助当地适合种植绿衣枳实的优势,鼓励各村村集体在荒坡、荒沟、路旁甚至空宅里种植绿衣枳实。千村堂也将基地里培育了4年的绿衣枳实苗无偿送给各村。

“绿衣枳实适应性强,管理难度小,丰果期长达15年,收益稳定。”董必甫说。

目前,各村将绿衣枳实交给公益岗人员或者监测户管理,实施利润分成。“见到收益后,肯定会有村民跟进。”王清政说。

今年上半年,该镇召开道地中草药研讨会,对此前制定的打造中草药小镇的规划进行细致描绘。

在困难地造林,是叶县发投公司借助国债等项目资金打造的特色产业。依托千村堂,叶县发投公司在常村镇多个荒坡上种植了山楂、桑葚等,并与当地村集体联手,交由当地村集体管理采摘,实施利润分成,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种植一味药材,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群村集体,带富一片群众。”在常村镇的道地中草药产业规划上,写着这么一段话。 (本报记者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