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山之石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 | 越来越多珍稀鸟类来白龟湖越冬
百名记者看项目 | 封测项目为“芯”产业注入新动能
《平顶山年鉴(2023)》出版发行
市劳模园被命名为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救助帮扶托起特困群众稳稳的幸福
新华区督导惠企政策落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显成效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 | 越来越多珍稀鸟类来白龟湖越冬

 

本报讯 (记者张亚丹)11月30日早晨,阳光灿烂,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显生机勃勃。湖岸边、水面上,红嘴鸥、白鹭、骨顶鸡、豆雁、小䴙䴘、鸬鹚、黑水鸡等鸟类迎着朝阳,或空中飞舞,或引颈高歌,或悠闲觅食,百鸟翔集,绘就出一幅“人鸟和谐”的生态美景。

近期,白龟山湿地陆续迎来大批越冬候鸟,鹰城的老朋友红嘴鸥更是不远万里如约而至。从2016年首次发现有较大规模红嘴鸥在白龟湖畔越冬至今,来平的红嘴鸥越来越多,冬日观鸥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和游客的“打卡”项目。

“我们监测到,现在每天有数百只红嘴鸥在此栖息,享受这片湿地带来的闲适与安宁。”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中心主任张立峰说,近年来得益于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鹰城,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南迁途中在白龟山湿地驻留过冬,成为平顶山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的“见证者”。

“今年白龟湖畔不仅有老朋友红嘴鸥,还有很多去年发现的‘新朋友’依约而来。”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彭鹏说,4天前,他们在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里发现了今年冬季首只来平的小天鹅,“去年我们曾发现了14只小天鹅在这里越冬,100余只小天鹅短暂停留”。每年候鸟迁徙来平之时,红嘴鸥、鸬鹚、凤头䴙䴘、豆雁、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黑鹳……都是他监测望远镜里的“常客”。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净化水源、改善水污染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湿地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湿地水体、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得到保护和恢复。

特别是近3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5亿元,采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自然岸线保护、栖息地生态环境改造等措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两侧、沙河流域、白龟湖、石漫滩水库、汝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已恢复湿地面积1.29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目前,全市已建立3处省级重要湿地、1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

今年,我市首次监测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北领角鸮。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白琵鹭等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黑鹳、青头潜鸭、小天鹅分别超过30只、40只和100只。

经过监测,初步统计我市现有鸟类280余种,其中一、二级鸟类由原来的27种增加至50余种,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等不少“稀客”“贵客”频繁“现身”,红嘴鸥今春已有6000余只,创历史之最。

“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接下来我市将加大候鸟巡护监测力度,打击各类捕鸟违法行为,确保湿地候鸟安全越冬。”市林业局副局长王新晓介绍,我市将加大对白龟湖等自然保护地内滥伐、乱猎、堵截湿地水源、填埋湿地等涉林违法行为的打击,依法管控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人为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为候鸟提供安全的栖息和迁徙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