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山之石 | 涵养创新生态 激发第一动力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我市编制“一业同查”经营主体合规手册
卫东区着力打造“红色物业”
我市两家企业蝉联“中华老字号”称号
百名记者看项目 | 创新驱动 打造行业标杆
中兴路街道纪工委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山之石 | 涵养创新生态 激发第一动力

 

本报评论员

创新从来都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需要生态来涵养。良好的生态能够激发创新热情、集聚创新要素,从而推动更多的“思想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曾经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市之所以能抢占创新高地,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抓住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定位,推动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构建起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成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在创新平台打造方面,它全力保障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每年投入巨资对散裂中子源项目、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项目等进行支持;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它坚持“人才互聘、成果互享,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创新机制与模式,成功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科研人才;在政策支持方面,它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和平台,在不同阶段分别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和支持;在创新成本优化方面,它对企业租赁场地给予专项优惠补贴,打造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尽力减少企业成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它建设具有明确产业方向的重大科技项目库,科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成果由专业公司负责对接市场进行转化,有效打通了研和产之间的堵点,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生态,让东莞绽放出新的光彩,一举成为拥有近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向标兵看齐,在借鉴中学习。当前,我市正坚持创新驱动,以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东莞市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落地转化,将“东莞经验”变为“鹰城实践”。

要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加把劲,以更大力度支持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以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为区域发展增添动能。要在创新平台管理上松松手,创新机制模式,在管理模式、人、财、物等方面赋予平台更多的自主权,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在发展方向上指好路,加大政策方面的宣传引导,保证创新活动紧扣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引导社会资本不断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成为创新的最强支撑。对外要敞开怀,市政府驻广深办等驻外机构和各级招商团队,要继续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在全产业链内深度挖掘,找准结合点,积极引进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助力我市产业做大做强。要在服务方面更用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推广“店小二”式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创新无止境,发展无极限。坚持学习先进,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乘着创新的东风,不断优化各类创新要素,鹰城定能激活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不断书写更加出彩的“创新答卷”。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