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门山,我的故乡打卡地
立冬
白龟山的传说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门山,我的故乡打卡地

 

◇ 许廷敏

退休以后,跟《今日头条》结了缘。

今年国庆节前夕,头条君让我说说“今年国庆假期打卡地”。说起打卡地,我首先便想起了石门山。这也事出有因。自退居二线以后,每年春秋两季,我都喜欢选择在人不多、空气好、山水美的地方小住几日,去的最多的就是石门山。“要去就去石门山!”这几乎是我每次回乡小住的口头禅。

石门山,位于叶县县城西南约50公里处,是秦岭分支伏牛山的余脉,因为在叶县西部,当地人也称之为“西唐山”。它与伏牛山的另一支余脉在经过一片相对平坦的开阔地之后,像两扇大门一样合围,这也许就是石门山名称的由来吧。

石门山的山属于秀美型的。方圆一二十平方公里,没有太高的山峰,也没有太长太深的峡谷,山山相连,蜿蜒起伏,沟壑纵横,被不太茂盛的山林覆盖着。春暖花开或金秋时节,置身山中,有百鸟鸣唱,有流水潺潺,有蓝天白云,有绿树成荫,有男耕女织,有牛羊撒欢,总之你不会有山高水长的感觉。唐朝诗人李白到达这里,留下了“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的佳句。看来李白也是在清秋时节来石门山的。我乃俗人,相隔千余年之后,却喜欢循着诗人走过的踪迹寻找墨香,这也算是一种雅兴吧!

据专家考证,李白在石门山及其周边地区游历了大约半年时间,其间究竟写了多少诗,目前学术界还说不很清楚。因为在他游历石门山的那段时间,写了不少诗,却没有标注写作地点。比如他写的《望夫石》一诗,是在望夫石那个地方写的呢?还是看到望夫石以后回到元丹丘隐居的石门山写的呢?因为望夫石距离石门山才几十里路。还有李白到石门山以后,被岑勋请到南阳游玩,往返石门山期间,沿途也写下不少诗作,却也没有标注写作地点。

根据叶县原文化局局长李元芝先生考证,《将进酒》写作地点就在河南叶县西部的石门山。我专门找来李先生的大作,把有关论文连读几遍,李先生言之凿凿,论据似乎也挺扎实。但我也查阅了不少有关资料,除了李元芝先生的一家之言外,尚未看到更多相同的说法。为此,我专门回到叶县石门山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确认的是:石门山确实很美。这里风景如画,明清时期曾被誉为叶县八大景之一的“石门嘉遁”就在石门山上。为什么叫“嘉遁”呢?应是高凤、元丹丘等名士在此隐居的缘故。元丹丘确曾在石门山隐居炼丹,已被学术界认可。目前在石门山下还留有遗迹:一个相对平坦的山坡下,一堆乱石滩,据当地老百姓说那就是元丹丘留下的炼丹炉遗址。

李白确曾到石门山访元丹丘并留下诗作。如前所述,《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经专家考证确实是在石门山写的。

《将进酒》中李白与元丹丘、岑勋三人对饮的场景,从另一首《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中可以得到印证。“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送别岑勋的宴会是和元丹丘三人一起在某一座山岭上进行的。如果说这一首是写景的,《将进酒》则完全是抒情的。这两首诗是否在一处写的“姊妹篇”呢?“登”的“岭”是不是石门山呢?给人留下很多遐想。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李元芝先生的结论是有道理的,甚至有可能是对的。我想,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将进酒》写于另一个具体地方,至少目前我们应该认可《将进酒》写于石门山的这个观点。我也希望李元芝先生的这个观点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响应,尽快进行考察论证,使这个问题尽早得出权威结论。

当然,石门山还有不少名人遗迹。除了李白、元丹丘,相对比较有名的还数岑勋、牛凤、许静和欧阳霖了。

岑勋,南阳人,岑勋出名绝对与李白有关。李白有多首诗中写到岑勋,其中又多与在石门山一起饮酒有关。据说颜真卿著名书法作品《多宝塔碑》为岑勋撰文。

牛凤、明朝著名谏官,官至南京太常寺卿的牛凤。牛凤童年因崇拜高凤,常到石门山游玩,并将幼名“牛风”改为“牛凤”,号“西唐”。晚年辞官隐居于石门山,并终老于此,石门山下的响堂村有牛凤暮。

欧阳霖,清同治年间任叶县知县,江西彭泽人。为弘扬高凤和牛凤之高风亮节,欧阳霖知叶期间建造了“二贤祠”,并立碑数通。可惜后来祠、碑皆毁于自然灾害,直至上世纪50年代修建石门水库才找到部分残存。欧阳霖主编的《叶县志》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李白到石门山访元丹丘的历史资料。许静,清朝著名书法家,曾在石门山隐居并留下了不少书法作品。据传,“二贤祠”碑刻即出自许静之手。

石门山,远远算不上名山大川,却能与这么多名宦大儒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正是它的神奇之处。不过,我喜欢石门山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风土民情。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漂麦河的冲积扇土地肥沃,几千年来养育着这里的十来个村落和几百口人。这里地域相对独立,村村相连,民风淳朴,邻里和谐,鸡犬之声相闻。当地还流行一个“深山出俊鸟”的谚语。可能是水土好和历史文化熏陶的原因,石门山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个个眉清目秀,聪明能干,记得当年有几个家在这里的同学多是俊男靓女,且多是学习尖子生。恢复高考以后升学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因此,说石门山人杰地灵一点都不过分。

石门山的昨天是厚重的,石门山的今天更是绚丽多彩的。那山、那水、那人,那美丽的1号旅游公路,那一家家精致的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骚客和休闲的人们。更可喜的是,叶县县委、县政府已经关注到石门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石门山文化旅游开发已经被列入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议程。随着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文化旅游”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清朝时期就被誉为“叶县八大景”之一的“石门嘉遁”,一定会成为明天的“石门嘉游”,相信石门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