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空山新雨后
世间自古有情痴
秋风寄思念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山新雨后

 

◇康平

初秋的稻谷田会是什么样子呢?脚步还没有抵达,心已经出发。

当然,距离收获的日子还有些时间。农作物和秋果们都在忙着灌浆,酝酿丰收。

我们的车子停在村广场上。无论是越野还是大巴,宽阔的广场有足够的容量承载慕名而来的客人们。朴素的民居、石桥流水、菜畦瓜地,四周青山为屏,山坳里的小村宁静地像一幅画。

通往山上的路依然保留着它最初的模样。有黄土,有砂石,有低于路面的漫水桥,还有三两步就能跨过去的木桥。上山前,朋友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把竹杖。笔直的干,闪着亮光的青碧色,轻盈可手,更像一件装饰品。看看手中的竹杖,抬头仰望,但见密林重遮,山泉欢悦,山顶是个什么情形完全无法想象。

愕然之余,多了几分困惑。如果不是有人带路,这个属于豫西鲁山县江河新区的小村庄实在是默默无闻。它远离城市,也没有什么著名的风景。附近除了有个颇具规模的江河机械厂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色。但朋友说,你来看看,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循着泉声上行。

有薄雾在峰顶与半山间萦绕。微风过处,像乳白色的轻纱,飘忽游移,给这朴拙的大山增添了许多灵秀。

潮湿的空气中,土石的味道、草木的味道、山果的味道混合成一种大山特有的粗粝,冲淡了我们身上习惯性的拘束与矜持。不是假日,空谷幽寂,除了我们,只有泉声、风声与鸟鸣。茅草覆盖的小径干净松软,陈年的落叶在山道上积了一层又一层,踩上去无声无息的。

山路上还留着水的痕迹。有的渗入了砂石路下,有的仍藏在草丛底,不知不觉就打湿了裤脚。

溪谷幽深,那是积年的雨水冲刷而成。谷中巨石错落,泉水在山势落差中飞溅跳跃,蜿蜒下行后又在转角处沉积成潭。潭水清澈见底,看得见水底的落叶与蔓草。有小鱼在水中凝然不动,你一伸手,还没有碰到水面,它们便像影子一样消失不见了。

朋友在新成立的江河新区工作,曾在稻谷田驻村三年,这条路她不知道来来往往走了多少趟。她说,我刚来时,也像你一样一惊一乍的。因为这儿真的是太美了。它的原始,它的朴素,它的纯净,像一张巨大的滤网,隔绝了许多的繁杂与喧嚣,让人心安,让人踏实。

她经常上山,很多时候是为山上仅有的几户村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

曾有一户人家因为吃水问题犯难。天太旱,家里的水井干了,自来水离得太远无法接通。她和同事们来了好几趟,想动员这家人搬下山。可村民舍不得老宅,不愿搬迁。那些日子,她们顶着高温奔波在山路上,在附近寻找水源,找来施工队打井蓄水,铺设水管,最终把纯净的山泉水引入村民家中。

除了平日里给山上的村民送医送诊,送政策送宣传,秋冬季防火,春夏季防洪,村子里的工作具体而琐碎,上山便成了家常便饭。忙碌之余,她经常一个人坐在山顶的大石头上发呆,听春天的鸟声,听夏日的蝉鸣,听穿过竹林的风像涛声一样在山谷中回响,听山泉水像恋人似的细诉低语。沉浸其间,再多的辛苦都忘记了。

我们就这样闲闲地聊着天,慢慢地往山上走。

除了大片的竹林,山上的栗树也是村里的一宝。伏牛山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使这里的板栗乌黑油亮,甘甜软糯,不出村就被外来的客商高价收购走了。稻谷田的村民们爱着家乡的山,护着山上的林,一代代养护着满山的竹林和栗树,既留住了绿水青山,也发展了乡村经济,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近山顶,路面上有许多不规整的石块分布散落。轻巧的竹杖此时派上了用场。雨后的落叶在脚下有些湿滑,石块上斑驳的青苔仿佛仍是当年宛洛古道上的那些青苔,神秘久远。遥想昔年,那些风尘仆仆的丝绸商人,带着满载而归的驼队与骡群,也曾在这里饱饮过稻谷田的山水秀色吧。

靠着竹杖的支撑,我们走走停停,有时还需要手脚并用地攀爬。汗水湿了头发,迷了眼睛,身上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全力以赴地舒张。久违的通透和畅快,竟让我无端生出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的交流时断时续,常常被不知名的鸟声所吸引。隔着竹林,或者隔着一段山路的转角。鸟声清冽婉转,像叶子上存留的露珠,玲珑剔透。偶尔会有一只松鼠突然出现在视野里。你若站着不动,它甚至会停在树干上对你凝望片刻,转眼又消失在高高的枝桠间。

阳光透过密叶的缝隙,漏下斑驳的光,使这空寂的山林越发地清幽。此时此地,所有附加在生命中的那些浮华与魅惑,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只有这纯净的自然,才是生命本真的家园。

站在山顶回望的时候,有一刹那的眩晕。左右近旁,全是莽莽苍苍的林海。山涧沟壑完全隐没于林中,连上山时的路径也不见了。我们像两粒微尘,迷失在青山之巅。

我突然又想起了稻谷田,朋友笑了,这儿就是稻谷田的地界呀。

原来,稻谷田是个古老的村庄,曾以种植稻米而闻名。如今,保护和开发荒山,大力发展林果业,打造乡村文旅特色是她们工作的重点。

保留原生态,开发附加值,这是稻谷田村早有的规划。

秋已至,收获不远,朋友邀我中秋再来。我想,她说得对,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对这个美丽的山村念念不忘。最动人的美总是无需刻意打造的。人如此,山水亦如此。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