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家乡曹镇
一纸清欢寄流年
晒酱
炊烟
沙漠驼影
清风徐来 与廉同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家乡曹镇

 

◇ 张旭长

曹镇就是我的家,一个永远镌刻着我儿时记忆的地方。夕阳西下,和小伙伴欢快地追逐在白龟湖宽阔的堤坝上,北边是水,波光潋滟,红霞满天;南边是村,炊烟袅袅,河湖成片,开心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曹镇乡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的最西部,是一个由古滍水历经数千年冲刷淤积而形成的北方小镇,拥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古滍水今称沙河,新中国成立后,蓄水建坝,建成了库容9亿余立方米的白龟山水库,当地的水资源由此变得更加丰沛。相比于众多北方小镇的粗犷,这里田园阡陌、小桥流水,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秀灵韵。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种田、农闲捕鱼,自给自足,怡然自乐。

家乡曹镇美在厚重。在老人的娓娓诉说中,在典籍史册中,我不止一次穿越了家乡的时空。曹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华夏先民在此渔猎生活。昔有神农尝百草得五谷,《史记·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让水稻由此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这里的先民也由此由渔猎文明迈入农耕文明。

《左传》记载:“楚师伐郑,次于鱼陵。”“鱼陵”即横亘于曹镇西部,一直延伸到白龟湖内的鱼陵山,因远远望去如水中锦鳞,故得此名。鱼陵山又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汉墓群遗址。千百年来,湖水击岸不歇,黄土中裸露的秦砖汉瓦在无声地诉说王朝的更迭。

山水育灵秀,后生多才俊。清代文学家李绿园出生于鱼陵山东侧的宋寨村,其创作了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朱自清盛赞这部书“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可以并驾齐驱”。其创作的《家训谆言》更是广为流传。曹镇中学校训“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即出自李绿园家训。

晚清诗人、书画家张丙煐出生于鱼陵山西侧的五虎刘村,著有《姚江年谱》《观两斋诗抄》《晚翠轩笔记》等书。《观两斋诗抄》《晚翠轩笔记》原著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其书法集《千字文》《肄武杂说》被刻成石碑24通,成为后人研究清代书法的重要参考。

家乡曹镇美在情怀。传说往往代表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淳朴情怀,也记载着不绝如缕的乡愁。尤其是作为走出家门的曹镇人,更愿意向朋友分享家乡的传说,在分享中追寻儿时的记忆和家乡的风土人情。

曹镇占地53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很多地名都与曹娘娘的传说有关。

相传北宋时期,曹镇一曹姓女孩,家庭贫困,为人善良,以放猪为生,后被选入宫中成为娘娘。她放猪的地方成了后来的曹坑村;她上轿前梳妆打扮,头上疮痂掉落的地方成了后来的银王村;送别途中,天降小雨的地方成了后来的雨霖店村;行至渡口,与亲人离别的地方成了后来的宋寨村……就连她常坐的石头也被乡亲们叫作娘娘石,至今仍摆放于曹西村。远近闻名的曹镇水席,就是曹娘娘回乡省亲带来的宫廷菜肴。

曹娘娘的兄长横行乡里,并将查案的包拯囚于曹家水牢之中。曹娘娘救出包拯,大义灭亲,水牢留存至今。

“十字街里庙套庙,史家院内有水牢,西门一步三孔桥……”这首民谣至今仍流传于曹镇坊间,说的是唐宋以来,曹镇乡作为通江达海的码头,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烟火鼎盛,水乡风情浓郁。和美丽的传说一样,它不仅见证着曹镇曾经的繁华,更表达着身为曹镇人的骄傲。

家乡曹镇美在信仰。奔流不息的沙河水哺育了一代代曹镇儿女,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革命志士,他们驰骋疆场献青春,保家卫国终不悔。家乡曹镇的一处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不仅见证着曹镇儿女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大爱,更成了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名片。

赵庄村的赵毛臣纪念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赵毛臣,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电影《上甘岭》军事顾问,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连指导员,坚守坑道14个昼夜,出击歼敌11次,炸毁敌人火力点7个、掩蔽部1个,组织战士打退敌人进攻50多次,毙伤敌人70多人,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斯人虽去,风范永存。

王庄村的陶士党烈士墓,苍松翠柏掩映,一派庄严肃穆。陶士党生前为鲁宝郏叶中心县委区委书记,1943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1956年被追认为烈士。湛河区建立陶士党烈士纪念碑,并设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全区各中小学的学生、周边的乡亲们,都自发前来凭吊。

曹西村的“党恩井”青苔斑驳,井水甘甜,见证着人民子弟兵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情深。1947年11月,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九纵二十六旅解放宝丰,驻扎在曹西村。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常为群众担水劈柴、看病送药,为解决群众饮水难题,打了一口十多米深的水井,军民关系十分融洽。部队走后,当地群众给这口井命名为“党恩井”,并刻碑立于井旁。

修建于民国时期的银王炮楼,虽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仍岿然而立。曹西村红色游园内所展示的抗美援朝三烈士的家书,读之令人泪目,催人奋进。被授予河南省“铁民兵”称号的优秀民兵代表朱应中,以夫妻身份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的付清林、杨志男……他们的事迹被绘成红色画卷,载入湛河区文史资料,成为曹镇人民永远的精神信仰。

家乡曹镇美在奋进。最甜莫过家乡水,最美莫过家乡味。沙河水灌溉的稻米,五虎刘的红心鸭蛋,传统工艺制成的香菇酱,百年老汤煮出的卤味,曹娘娘从宫中带回的水席……不管走得再远,这些独有的曹镇味道都已印在了曹镇人的内心深处。

“曹镇大米”被原农业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在湛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亲们靠着勤劳、智慧,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建造起了13000余亩的生态水稻种植合作社,并延伸生产了曹镇米线、曹镇米酒等相关产品,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7家,连片建起苗木种植基地800余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400余亩,实现了村村有收入,家家有事干,人人有钱赚。

围绕美食做文章,湛河区成立了曹镇水席研究会,发展起成员800余人,让曹镇水席成了当地婚宴的首选菜系;开张曹镇卤肉、曹镇米线加盟店1500余家,让曹镇特色成为“大众口味”“品牌美食”;曹镇红心鸭蛋、香菇酱也注册了商标,走进了全市各大商超。曹镇的特色农产品、美食,正通过电商、网红直播带货销到全国各地。

围绕外出创业做文章,借助紧邻市区的地域优势,乡亲们通过学习培训,注册公司,组建起了3D家装设计、原材料加工、品牌建材引进批发、上门作业等一条龙服务团队,市区有店,乡下有厂。清晨,他们纷纷驱车驶出家门,形成浩浩荡荡的家装大军,融入城市的千家万户,直到天色变暗才返回家中。“鹰城家装半曹镇”,他们在引领着鹰城家居的品味与时尚。

围绕乡村文旅做文章,乡亲们按照政府规划,结合“一村一策”发展思路,建起水系景观10余处,街心游园、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20余个,村史馆20余处,打造了杨西村、谢庄村、曹东村民宿一条街,沿通村路打造景观林、修建景观带,实现了村村路相通、景相连。曹镇乡已成为鹰城人的最美后花园。

心怀远方,立于当下。沿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家乡曹镇着力推动“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融合,走出一条“以水为韵、乡土为根、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家乡人正逐梦前行,昂扬奋进新时代。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