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民族文版出版发行
赓续历史文脉 焕发曲艺新生
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人为曲源 艺为民生
全市“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
平顶山日报社25件作品获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为曲源 艺为民生

 

本报评论员

一曲唱引八方客,说尽人间方是书。曲艺在鹰城大地有着神奇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既得益于曲艺向俗见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平易、朴实魅力,也源于鹰城人特有的人文气质,促成了持久且热烈的双向奔赴。

艺术之于人民,是其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必然需求。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激发着人们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借此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传播思想。而人民之于艺术,是其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艺术创作的起点,为其提供了素材、养料和灵感,因此文艺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以人民为主角。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二为”根本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

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必须心系人民。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决定了曲艺作品创作的成败。广大曲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群众、面向大众,坚持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把百姓生活作为曲艺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人民、说人民、唱人民,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说唱。我市近年推出的优秀获奖作品河南坠子《义薄云天》《你就是界碑》,小品《香山寺下的喜事》等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作品皆取材于真实发生的故事,展现的是人民真实生活,传递的是人民的真实情感,引发了人民群众的共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必须扎根人民。作品好不好,走进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马街书会之所以可以延续百年、生生不息,不仅在于曲艺艺人的执着坚守,更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台的演出形式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艺人的真诚和曲艺的魅力。曲艺要发展,就要深化“走转改”,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校园、军营,把舞台搭建在基层,把欢笑传送给群众,把曲艺真正打造成“不隔心”的艺术。如今,在我市的庙会节庆、乡村社区、工矿企业、文化广场,无不活跃着曲艺艺人的身影,“舞台艺术送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为曲艺在我市弘扬与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必须创作精品。曲艺创作要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曲艺艺人更要坚持崇德尚艺的要求,强化精品意识,精心创作、潜心研究,认真考虑创作作品的社会效果,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取材,从人民丰富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观照现实社会、聚焦百姓民生,弘扬英雄正气,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及时反映群众呼唤、发时代进步之声,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新、更好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聚人心、润心灵、启心智,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师、与群众为伴,鹰城曲艺工作者一定能创作出更多优质经典、广泛传唱的曲艺作品,持续擦亮平顶山“中国曲艺名城”这块“金字招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