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黄河之滨也很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之滨也很美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走进兰州
兰州黄河楼美景
兰州水墨丹霞 本版图片由兰州日报社提供
图片说明(自上而下):
美丽的兰州
兰化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体验兰州牛肉面制作
冬季候鸟翔集
 

7月23日至27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平顶山日报社作为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副会长单位参加。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与会人员围绕“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开展主题采访,用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讲述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生态兰州

擦亮黄河之滨美城名片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亮丽的新的城市名片。

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2年,兰州在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排名中位于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

2012年4月20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力争3年使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兰州在治污路上探索前进。出城入园、驻厂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蓝天多了。

201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标志着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第二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至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9年持续改善,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山水兰州

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八方宾朋。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使游客流连忘返。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重振雄风

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座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在兰州。中国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或者与兰州有关。

经过70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4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7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同时,兰州将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等产业集聚,并加快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让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兰州

筑牢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贯彻黄河国家战略、立足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甘肃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打造核心增长极、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加力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基地。强省会行动要求兰州全面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增强省会兰州的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

今年以来,兰州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推出了11项专项行动和313项攻坚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此外,兰州市还出台了172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523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施精准的政策体系,推出创新改革事项157项,先行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文化兰州

塑造开放包容的“人文之城”

近年来,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一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宜居都市”。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计划开展的演出达700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本报记者)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