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
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激励等工作
市委常委会议军会议召开
平顶山日报社25件作品获奖
加紧建设公租房项目
点亮匠心持守的非遗之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匠心持守的非遗之美
——“古地新城平顶山的文化自信”系列观察之八
在“鹰城印记”——平顶山非遗购物节上,市民被琉璃不对儿所吸引。琉璃不对儿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蔡项 摄
 

本报记者 邢晓蕊

变幻莫测的魔术表演、原汁原味的鼓儿词、两手演绎天下事的提线木偶戏……近日,平顶山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落下帷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为主题,通过非遗购物节、非遗项目展演、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让人们近距离接触非遗项目,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古地新城,我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激发非遗项目活力,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多彩非遗闪耀鹰城

“自古以来我们这里就是中原陶瓷的主产区,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汝瓷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月25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李文中向记者娓娓道来。

平顶山在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故平顶山又称鹰城。千百年来,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形成了地方风格浓郁、形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47项、市级非遗项目185项、县级非遗项目423项,建有各级各类非遗传习所、展示馆100余家,其中省级非遗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基地、研究基地20多个,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01人。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以马街书会民俗活动为代表的说唱文化和以汝瓷、钧瓷、鲁山花瓷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是我市非遗保护成果的两张名片。“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精致汝瓷,为“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其梦幻般的天青之色温润如玉,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另外,粗犷酣畅的郏县大铜器,古老的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悠扬的轧琴之音,妩媚而激情的鱼灯花社舞,令人称奇的宝丰魔术……异彩纷呈的非遗项目,让鹰城魅力四射,也让鹰城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匠心持守激发活力

“蚂蚱精,蚂蚱精,蚂蚱本是土里生……”7月16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泥河樊村高腿曲子戏传习所,几名孩童踩着50厘米高的木跷,在高腿曲子戏传承人王桂连的指导下边走边唱。

高腿曲子戏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最终发展成为河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高腿曲子戏曾濒临失传,通过抢救性保护,才重新焕发光彩。”作为高腿曲子戏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4岁的王桂连每周都从宝丰县城赶回村里教孩子们练习。“俺从五六岁的娃娃教起,再难也要把高腿曲子戏传承下去。”她说。

宝丰县赵庄镇周营村的娄艳俊是省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妻子赵爱香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杖头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趁着暑假,夫妻俩带着儿子、儿媳、女儿、孙子、孙女等加紧排练《愚公移山》剧目。夫妻俩还免费向有意学习提线木偶戏的村民传授技艺,并通过把魔术表演融入木偶戏等创新手法,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传承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我市的千名传承人克难而进,用行动展现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持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加大,很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人的行列,并尝试通过新颖、时尚的传播方式,向人们传递非遗之美。直播、短视频、微信、微博还有电商,这些被注入互联网基因的宣传方式,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IP助力振兴

7月17日,冯异米醋酿造技艺传承人王浩接到一个东北客户打来的电话,心中满是感动。“这位客户看过我们的直播,对我们坚持传统米醋酿造工艺的做法非常认可和支持……”王浩说,这让他看到了坚持非遗传承的价值。

2021年,冯异米醋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去年,王浩开始带着员工做直播宣传非遗工艺,赢得粉丝青睐,有时一场直播成交上千单。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冯异醋业有限公司的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也迎来天南地北的客人。王浩期盼着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把味觉与文化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在陶瓷等非遗文化产品的挖掘、创新、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说。

近年来,我市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保护工作,建立了剪纸、丝绸等民间艺术工艺品制作基地,郏县金镶玉、烙画等工艺美术产品已规模生产,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把汝瓷、钧瓷、鲁山花瓷等陶瓷行业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与现代的学院派教学相结合,研发新产品,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陶瓷文化产业。

我市还积极发掘“非遗”文化IP,开展“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等非遗保护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墨子古街、马街民俗园等景区,打造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依托郏县金镶玉展示馆、汝瓷博物馆等研学基地,开发非遗探究式、体验式研学旅行课程,厚植文旅康养产业文化IP,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加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具有品牌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高品质非遗产品,让非遗传承人在做好活态传承之际既有情怀,又有钱赚,另外动员、组织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在抖音等电商平台开通直播。目前,我市各类非遗直播平台达到20家,月销量超过3000万元,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及生产性保护收益提升的双重目标。

“鹰城故事·非遗年货节”、非遗展演、非遗摄影大展、生活用瓷精品展、“寻找《红楼梦》中最美汝瓷大赛”及获奖作品展等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