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马湾新村 搬进福窝日子甜蜜
上半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节省2亿多元
鹰城健儿勇夺省残运会跆拳道金牌
我市两家基地入选
大暑消暑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双向奔赴”
我市两人获评省优秀退役军人年度人物
今起3天或连续有雨
“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举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湾新村 搬进福窝日子甜蜜

美丽墙绘
特色大棚种植
扫码看视频
 

“党的政策放光芒,家家户户小洋房。西气东输到厨房,夜晚道路明又亮。里里外外数钱忙,幸福不忘共产党……”7月17日下午6点,在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谈及搬迁近13年来的幸福生活,该村四组59岁的村民王建林打开了话匣子。

2010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丹江口库区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马湾、王沟、马沟3个自然村388户1672人移民到了马湾新村,如今人口已增至408户1872人。

马湾新村距县城不足两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我们村共有1800余亩耕地,其中集中流转1600多亩,四分之一的村民在县城上班,四分之一在村头的生态采摘园、小兔子亲子乐园、温室大棚里干活儿,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上年纪不能干活的同样年底有分红,家家户户过上小康生活。”王建林的妻子王志会笑着说。

正当记者与王建林、王志会夫妻交谈时,该村一组35岁的王桂荣骑着电动车从县城下班回来了。

王桂荣家搬迁前即从事餐饮业,如今她和丈夫刘浩在县城承包了一家单位的食堂。“外边这么热,到俺家喝点冰水再说吧。”性格开朗的她向记者发出邀约。

来到王桂荣家,但见小院干净整洁,香樟绿意葱茏,盆栽鲜花怒放,门楣上春节时悬挂的中国结仍喜气盈盈,客厅摆放的钧瓷或玫红或紫红,一派幸福安宁。

距王桂荣家不远、村东头的生态采摘园内,火龙果、水蜜桃、多肉植物、莲藕等长势喜人,园区南头散养的鸽子在咕咕啄食,一大批村民在此务工。

“我是短期工,一天60元;我丈夫是长期工,一年3万元。我们家每年还有土地租金收入6000元、房顶光伏电站分红600元。”正在水蜜桃园锄草的二组村民马桂荣说,“搬迁前,我们村在一座岛上,进一趟城要先坐轮渡到码头,再倒汽车,顺利的话两个小时,不顺利得3个小时。出门看病、买东西都很难,我遇到好几个人突发急病,因等不到船无法就医,就在码头咽气了。”隔山容易隔河难,谈及往事,她流下了眼泪。

马桂荣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郑州创业成功,二儿子在郸城一高教学,儿子儿媳每次回来都争着给她零花钱。“虽然会想老家,但想想往日的艰难生活,还是现在更幸福。”马桂荣说。

近年来,郏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马湾新村的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马湾新村采取“党建+产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现代化规模养殖、特色大棚种植三个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

“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把移民当亲人,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合移民村管理的新途径、新路子、新方法为移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移民发展致富和社会长治久安。”郏县副县长、白庙乡党委书记陈高超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记者手记

产业兴旺 百姓幸福

走在马湾新村,入目皆是“兴”。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百姓内心高兴;广场游园环境怡人,村民兴致高昂;生态旅游绿意葱茏,百业兴旺。

近年来,郏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移民村的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马湾新村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现代化规模养殖有声有色、特色大棚种植“丰”景喜人……村民鼓了“钱袋子”又富了“脑瓜子”,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信心满满。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以前不敢生病,出门翻山坐船,进城得两三个小时……”“我们在家门口就有钱赚,出门有高速、有高铁,今昔天壤之别……”党的惠民政策持续发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民幸福指数连年攀升。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马湾新村的幸福和蝶变便源于产业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丽的新村将会散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张鸿雨)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