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汝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走访慰问老党员 专题党课受教育
汝州市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紧盯薄弱环节 健全责任体系
夏店镇加强暑期午托部治理
规范出租车市场
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了解参与社区矫正
“金融+交通运输”推进融合发展
法治宣传唱大戏
巾帼反诈进社区 筑牢防诈安全墙
万里茶道之汝州半扎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里茶道之汝州半扎寨

 

半扎寨位于汝州城南约17公里的蟒川镇半扎村,坐落在东西走向的石岭上,地势西高东低。寨子狭长,石岭南侧的万泉河和北侧的北小河绕寨而过,两条河在寨子东侧交汇,为半扎寨提供了天然屏障。半扎曾经的辉煌,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

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南方的茶做成茶砖后,经内陆水系运至湖北汉口集中,溯汉江至襄阳,然后舍舟登陆,改用畜驮车运。进入河南后经南阳的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然后延伸至中俄边境口岸。三鸦路为宛洛古道翻越伏牛山脉的一段捷径,半扎因位于三鸦路上洛阳、南阳距离之中而得名。

民谚有云:“从官衙到半扎,四十五里虎狼爬。”在过去人烟稀少、匪盗横行的年代,半扎寨是晋鄂古道上的重镇、宛洛古道上的驿站,是过往商旅必然停歇的站点。因先有古道沿万泉河北岸而行,而后沿道边盖房建店,所以半扎的主街只有半边,由半拉街的4个小村连在一起就成了半扎古村。

“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一句至今流传的谚语,揭示着半扎曾经的辉煌。半扎寨内古道因前些年修路被完整地压覆在水泥路面下,而寨东半扎古桥桥面青石上及桥东南侧小山坡上遗留的深达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车辙痕迹见证了明、清时期半扎寨的繁荣。

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南来北往在此歇脚的商人日益增多。为防匪防盗,同治四年,半扎筑起寨墙。半扎寨东西长约930米,南北宽150米至300米,寨墙周长约2300米。寨南北两侧以天然河道为屏障,沿河谷自下而上以石筑墙垒护,东西两侧则积土筑墙,在石龙岭山脊上形成较大面积且相对平整的场地。由于半扎坐落在石岭上,在寨内几乎看不到寨墙,从寨南的万泉河仰望,高达十几米的石砌寨墙矗立河旁,这使得半扎寨与其他古寨不同,具有似城非城、似寨不见寨的特点。

西寨门往东约百米,街道分为南街和北街,南街位于万泉河北岸,是半扎寨的主街,也是曾经的万里茶道。寨内有抗日中将戴民权故居、樊光明宅院、关帝庙(山陕会馆)等建筑,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有40多处。主街北侧的一排老房子由石头和土坯建造,大门门板上依稀可以辨认“粮行”等字迹。

从寨内主街穿行,除了看到南侧落差极大的万泉河在汩汩流淌之外,看不出这里是一个古寨。主街中段南侧,依着路沿下方的寨墙有一条通往万泉河的石头路,这里曾经是村子的南寨门,门较小,是为了方便村民下到万泉河内取水、洗衣,现在还存有寨门石基。

万泉河的河床包括村南坡岭的下面都是石灰岩,上游和本地的水无法渗入地下,从桥头、河床或岸边化身一股股清泉涌出,有万泉汇聚之象,万泉河是以得名。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南门外河流对岸石崖上流出的一股清泉,古人用青石刻凿一条带石槽的老龙头,泉水从龙口哗哗流出,泉水甘甜清冽,冬暖夏凉,涝不增,旱不减。

寨东的半扎古桥修建于明代,是双孔石拱桥,中间的桥墩立于万泉河床的岩石上,南北两侧的桥基则依托两岸的岩石修整。桥头有石碑一通,落款:“大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冬十月十八日重修……”桥面的石板早被岁月磨得光滑。时至今日,这座桥还是半扎村往东的必经之路。

关帝庙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戏楼、拜殿等,保存的近现代建筑有东厢房10间、西厢房11间、民权小学大门3间,共约40多间。文昌阁位于关帝庙的西南角,横跨半扎古道,下面是用石条砌成的四方平台,为文昌阁台基,平台下券一过街门洞供车马行人通过。门洞西侧上方的石匾上刻有“迎风”,东侧的石匾上刻有“培脉”及“河南直隶汝州归仁里半扎店”等字样。

(本报记者 李鹏程)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