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寻味乡愁畅游花海
我市两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湛河区向经营主体作出五项承诺
示范区“百日千万”行动招揽人才
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
青石山街道加强督查筑牢防汛“堤坝”
光明路街道:打好安全度汛主动仗
2022年我市工资情况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沟村
寻味乡愁畅游花海

美食街一角
幽静的茶馆和书屋
扫码看视频
 

古井老树、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石磨秋千老屋、织机油坊水车,书屋、茶馆、村史馆、农耕馆、民宿等点缀其间……

6月29日上午,微风吹去了夏日的燥热,小雨过后的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杨沟村空气格外清新。

沿着村内平整洁净的道路前行,路边鲜花开得正艳,桃树、杏树、核桃树整齐排列。

路旁一个幽静的农家小院里,木制的水车正在旋转。草棚下,老式木制大车、独轮车、犁、耙、耧等农具,让人想起以往的岁月。屋内,70岁的张花桃和梁双正操作两台老纺车纺织老粗布。

近年来,杨沟村以乡愁为主题,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按照“因村制宜、废物利用,不大拆大建、小投入大成效”的原则,完善一体化发展格局,对村庄进行人居环境精细化提升。

该村利用残砖旧瓦等废弃建材,修建了排水沟渠;整治荒芜空地,建成休闲游园;因地制宜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利用石磙、石碾做成石凳石桌;用旧下水道盖板铺设小树林甬道,建成凉亭、秋千等,开辟野林小趣休闲处;整修闲置老屋,建成杨沟书屋、农耕岁月文化馆、农丰广场,促进游客体验与乡风文明双提升。

“我们已经来过杨沟村两三次了,在这里感到特别放松。”来自市区的游客王茜正和伙伴一起拍照打卡。

翠竹掩映下,一座幽静典雅的农家书院——杨沟书屋映入眼帘,几名村民正在看书。“以前这里是一处无人居住的废弃小院,村里通过升级改造旧庭院,使这里变成了村民学习的好去处。”杨沟村党支部书记杨永杰说。

在村民杨尽超家,小院干净整洁,门前的“星级文明户”牌匾格外醒目。杨永杰说,村里全方位开展文明节俭新风尚宣传教育,制定完善可行的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积极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乡村光荣榜等评星树典活动,还结合节事,举办戏迷擂台赛、端午文化节、千人饺子宴、村晚大联欢等活动,并开展慰问帮扶。

临近中午,在村内非遗美食一条街上经营手工红薯面条的徐新霞开始忙碌起来。今年48岁的她早年在外地打工,2021年4月在村里支持下开起了面馆。

“油菜花节那几天每天收入四五千元,现在周末能收入1000元左右,不少人专门从市区跑来吃我做的手工面。”徐新霞颇为自豪。

同样忙碌的,还有位于杨沟村西北角的“杨沟人家”,虽然不是周末或节假日,但这里仍然接待了五六桌客人。“周末一天要接待20多桌,遇到节庆,往往会出现一桌难订的情况。”负责人陈要坤说。

近年来,杨沟村以旅游体系建设为抓手,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售卖相结合,先后建成老茶馆、古法榨油体验馆、老面馆等美食店铺,打造了非遗美食一条街;同时,依托本村特色,建设老酒馆、竹林小宿民宿、杨沟人家农家乐等,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

同时,杨沟村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190个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集中流转耕地941亩(1亩≈666.67平方米)统一种植品种油菜和油葵,将农田变成风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杨沟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3万元。

如今的杨沟村充满诗情画意,文明乡风和科学的发展模式让村庄更和美宜居。 (本报记者 巫鹏 文/图)

■记者手记

塑形更要铸魂

杨沟村抓住乡愁这个重点,将残砖旧瓦、石磙石碾、闲置老屋变废为宝,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塑形更要铸魂。杨沟村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持续提升完善村级阵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员联户、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制定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开展评星树典活动,不断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劲吹。

建设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是关键。杨沟村紧盯乡村旅游这个关键点,通过参与打造万亩油菜花海,将农田变成风景;将农业和文旅发展相结合,建起了民宿、农家乐、老茶馆、老面馆,展售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振兴、富民强村。 (巫鹏)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