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生产逐渐接近尾声,湛河区种养大户的秸秆“争夺战”已打了多日。
“老乡,一拖拉机牛粪换一亩麦秸秆,粪给您送到地里,秸秆俺自己拉,怎么样?”
“老乡,用俺的机器给你种庄稼,俺要你地里的麦秸秆,中不中?”
6月13日上午,在曹镇乡杨西村的田间,种养大户为秸秆和农户再三商量,一些与农民谈妥的种养大户正迫不及待地指挥着帮手往车上装秸秆。
近年来,随着该区养殖业与蔬菜种植业的兴起,种养大户对秸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杨西村肉牛养殖户的牛舍前,满载秸秆的车辆排起长队,牛舍内养殖户们正忙着铡切秸秆做青储。养殖大户海龙卫说:“使用秸秆生态养殖的方法,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牛的营养摄入量,保证了牛肉的品质,还大大节省了成本。我这里每天的秸秆需求量很大,不多收购些不行呀!”
该村目前肉牛养殖数量有数百头,需要大量秸秆做青储,而该区一批新兴有机蔬菜基地因沤制有机肥,也需要大量秸秆。
“一亩菜棚需要4吨多的农家肥。全区有6500多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农家肥根本不够。现在用的农家肥大部分是用秸秆高温沤成的。沤上两亩(1亩≈666.67平方米)地的秸秆,足够一座大棚用。”荆山街道统张村村民张长法说。
种养大户面临很大的秸秆缺口,所以不得不到田间地头找农户说好话。为保证种养大户有足够的秸秆用于生产,该区还专门组织了秸秆收购大军到周边县区帮着收秸秆。
“以前是秸秆堆哪儿都碍事,一到收获季节,党员干部就得全体上阵没日没夜地忙禁烧,现在秸秆变成了宝,种养户争着要,禁烧工作也省了不少心。”曹镇乡齐务村党支部书记张进辉看着为一车秸秆讨价还价的农户说。
(本报记者 孙聪利 通讯员 宋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