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初夏的燥热尚未在鹰城定格,便被连绵的细雨抢了镜。
5月29日,雨雾氤氲中,一众国家级文学大咖来到位于汝州市蟒川镇的半扎古寨。一行人此行目的明确,研究讨论鹰城作家董新铎的长篇历史小说《半扎寨》。该小说近日上榜茅盾文学奖参选作品名单,于平顶山市而言,前无来者。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以千计,《半扎寨》能够入选可谓百里挑一。”“这是一个爆发式的创作历程。他厚积薄发,将生活的原浆酿成了美酒,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填补了文本里的缝隙。”“作家在专心致志地讲述一个地域传奇故事的时候,也在弘扬着中国文化精神。”……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董新铎传播地域文化的行文赞赏有加,对《半扎寨》所呈现的本土文化特色感到耳目一新。
董新铎年逾五旬,在中国平煤神马任职。作为一名“业余创作者”,他四年创作四部长篇小说——《临沣寨》《半扎寨》《风穴寺》《昆阳关》,震动了鹰城文坛,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迸发出蓬勃力量。那么,董新铎其人有何过人之处?《半扎寨》其书又有何可取之道?
1
星火重燃 频结硕果
从1993年起,董新铎“辍耕”二十六载之久,为何近来却频结硕果?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
2019年,董新铎陪伴家人前往四川宜宾旅游,途经一古镇景区。同行人突发兴致,前去参观。意兴阑珊之际,董新铎忽见一老叟于景区门口售卖自己撰写的古镇介绍册。他十分感兴趣,便仔细翻阅起来。小册子简单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发展,虽内容不成体系,语句也有失雅美,却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我当时就想,这七旬老人尚有反哺家乡、弘扬当地文化之举。咱们平顶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遗迹也不在少数,我为何不倾力一试,传播家乡美名呢?”董新铎激动地回忆道,“这是我们作为文学爱好者、作为鹰城市民的一分责任。”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装不下一个村庄的沉浮变迁。董新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动了他那刻在骨子里的“文学DNA”,他心底的那团火苗被重新点燃。返乡后,他先锚定远近闻名的临沣寨,历时三个月写就同名小说,受到鹰城资深作家的青眼相待。
不久,董新铎因事前往汝州。返平途中,“半扎古寨”的路标指示牌映入眼帘。鬼使神差,他驱车前往寨中。寨中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尚未被时光吞噬的古迹都让他为之惊叹。他缓缓踱步寨中,瞻望高耸坚固的寨门,抚摸古桥上被岁月打磨光滑的车辙印,品味龙泉里从唐代流到今日的汩汩流水,诵读关帝庙前戏台子两侧的对联。他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隧道里,体味这片土地的文明况味、千载演进。
回到家中,董新铎遍阅古籍、史志,对半扎寨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
民谚有云:“从官衙到半扎,四十五里虎狼爬。”半扎寨,现属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在过去人烟稀少、匪盗横行的年代,半扎寨是晋鄂古道上的重镇,襄洛古道上的驿站,是过往商旅必然停歇之站点,因位于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阳的三鸦路上距离之中而得名。2014年,半扎古镇被纳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申遗项目遗产点。
随着认识的深入,董新铎越发体味到这个古寨所散发的魅力,越发能领悟到这种历久弥新的遗存古韵。于是,他再执如椽大笔,同样只历经一个季节的光阴流转,洋洋洒洒挥笔二十六万字,写就长篇历史小说《半扎寨》。后该书在《奔流》杂志连载,并于2020年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今年,这颗明珠被茅盾文学奖审评人员的慧眼识出,成功上榜参评作品。
2
文学梦起 真挚纯粹
板正的衬衣西裤,一双黑皮鞋被擦得锃亮,挺着笔直的腰杆儿,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办起事来利落干脆,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董新铎一看就是个“爽快人”。
“董新铎是近年来平顶山杀出的文学‘黑马’。”中国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胡炎这样评价道。但对于外界议论的“横空出世”,董新铎笑道:“不存在所谓的‘处心积虑’。我的创作之路从来就像流水一样,水到了,渠便成了。”董新铎说,“陪伴着自己塑造的角色成长,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那是一种纯粹、真挚的情感释放,让人酣畅淋漓”。
跟文学大家余华有着相似的经历,董新铎打小在数学上就不开窍,“是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及格的那种”。世界为他关上了这扇窗,但开了另一道门。一束璀璨的亮光通过这门,照明了他的文学之路。中学时期,他的语文成绩十分优异,尤其是作文,经常作为范文被老师在课堂上全篇诵读。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高二时一个普通周五,老师竟突破常规地让大家写“自命题”作文,还不限题材、不限篇幅。这给了董新铎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他高兴坏了。
放学到家后,他顾不得其他事情便提笔写作。一时间,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周末两天时间里,他废寝忘食,不知不觉地竟写出了一部小说,“把一个全新的作文本全部写满了”。老师对他的天赋和才情感到诧异和惊喜,在课堂上点名表扬,并极力鼓励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这次篇幅过长,老师没法通读,就直接发给同学们私下传阅。”董新铎记忆犹新,“当时,我写的主人公是个当兵的小伙子。通过他的遭遇,讽刺了‘滥用特权’现象。那应该算是我的小说处女作。”
也许就是这次经历点燃了他文学创作的星火。
高中毕业后,董新铎参军入伍,退役后任职于中国平煤神马。虽因个人原因,他在1993年中止了写作计划。但在工作之余,他出于自身喜好,广泛涉猎古今文学作品,在无形之间为近些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董新铎位于市区长青路的家中,书房里摆放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库》《中国近现代小说大系》等系列文学类著作。其中,我国知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帝王系列作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因被翻阅多次而发黄破损了。
“我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写作教育或培训。如果硬要追溯的话,那么未曾谋面的‘二月河’就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董新铎坦言,二月河的语言、人物塑造方式都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少启发。
3
植根本土 意蕴悠长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脉中就有“恋土情结”。从女娲用土造人,到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土生土长;从民间祭祀的土地庙到《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一起走的中国式浪漫……在国人的文化中,处处可见土地的印记。这种“恋土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也深深影响着董新铎。
“在写作时,每到动情之处,泣不成声。”董新铎自己也很疑惑,这究竟是怎样的情感使然?我愿用艾青的诗浅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半扎寨》小说叙事空间集中在半扎寨内,捎带涉及汝州城、登封少林寺附近的小山村、半扎寨旁的土匪洞、江南茶山和宛洛古道;叙事时间为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失败到捻军波荡那几年,当时中华民族受内忧外患夹击,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在董新铎笔下,小小的寨子里发生了这样一段传奇故事。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洪秀全军师化名赵监,乔装卜卦人欲逃往山西,途经半扎寨,阴差阳错之下在此隐居,并用自身的智慧和财产造福乡邻、共御外患。
与匪首斗智斗勇,他只身闯匪窝,救下刘金并全身而退;采煤挖矿、贩售茶砖、经营商行,他为主家筹谋长远、广扩财源;他煞费苦心、几番斡旋,促成刘真和张炽的婚姻大事;他主动捐银千两,用以加固寨门防匪患,解寨中燃眉之急……然而他的结局令人唏嘘,因被土匪头子张悉告发,真实身份败露,最终客死在这块令他不舍的土地上。
虽然一号人物赵监是外来客,但是作者通过他的视角,着笔于半扎寨当地特色风物,写尽了半扎本土居民的生活百态。除了故事发生于此,读者能感受到,董新铎有意识地将独具风味的地域文化融汇其中。
戏曲。书中多次通过河南坠子、折子戏、说书等本土艺术形式,烘托气氛或推动情节发展。如河南坠子《罗成算卦》,不止一次在书中出现。在第四章章末,赵监陪刘金向煤矿矿主讨债受挫后,在关帝庙歇脚时就听到过。
赵监回望时,那关帝庙已在苍茫中隐去,只那凄婉的坠子声依旧萦绕耳畔。
“你背后三枪没传完
为什么你留着回马三枪整三路
老天爷还不住折你的寿限
罗成就说折多少
先生说折你的阳寿够十年”
就像《红楼梦》里的判词一样,此处借用戏文为本章结笔,一方面渲染了人物讨债失败的失望和无奈的情绪,另一方面提前透露了赵监最终难逃一死的定局。
方言。作家在小说中,借刘金、钱贵等汝州本地人物之口,广用河南方言。比如,“为啥”“捏死他”“被土匪弄了个净”“不定把这小子美成什么样”等。尤其在小说第二章中,赵监初到半扎寨,刘掌柜夸赞其通晓阴阳之术。
刘金不无敬佩道:“赵先生的卦算得真是不赖!”赵监皱眉道:“不赖?”姚叶道:“就是不错的意思,河南这地方的土语。”赵监恍然笑道:“还以为是赖账的意思呢!这么说来,我的卦算得连个好都称不上了?”刘金和姚叶面面相觑,而后不约而同哈哈大笑。刘金忙道:“不赖就是很好的意思啊!乡下都这么说的。”
“不赖”本是河南人的常用词汇,但对于赵监,一个逃难而来的南方人来说,便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这样的南北差异至今仍然存在,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加深对河南话的了解,并产生亲切感和真实感。
此外,寨子内的老龙头、断桥、关帝庙、戏台、寨门等成为构筑小说叙事空间的标志性建构。书中提到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汝州、郏县、大营、鲁山、南阳、洛阳。饮食上有河南本地常见的蒸馒头、大锅菜、小米粥,具有地方风味。还有踩高跷、锣鼓表演、扭秧歌、下象棋、下茶馆等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民俗和生活场景。不难察觉,作者刻意通过细节,尽力还原半扎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由于书中对景、物、人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因此在见到真正的半扎寨之前,记者脑海中的半扎寨已基本成型。读罢此书后,受董新铎邀请,记者先后两次前去寨中探访。
第二次前往寨中参观时,当地村民董跟党老先生正在关帝庙旁的民权小学门楼下休息。看到我们路过,他主动迎出来同董新铎打招呼:“又过来了?没事儿多来坐坐啊。”
“会的,会的。”董新铎回应道。“这是我们一大家子的(同一个姓氏),赵监的传说就是从他口中得来,在写书的过程中,给他打了无数个电话请教”。
4
承接传统 立足时代
长篇小说是一种庞大厚重的文体,其思想和艺术都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持。《半扎寨》在植根本土的同时,面向传统、承接历史,汲取了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养料。
传统的叙事方式——章回体。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半扎寨》虽写的是清朝末年的陈年往事,但充分利用章回体小说的优势,设置悬念、埋藏伏笔,将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小情环环相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脉络紧凑,让人不忍释卷。
传统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的一部分,意指两者分别到达各自的极点时,就会相互转换。书中,赵监乔装卜卦人,在书中多次出现其算卦的场景,但在赵监看来就是阴阳调和之道。他在与意中人秦珮交流思想时提到,“懂得了物极必反、阴阳互变的道理,世间万物都不至于丧人心志”。这也是赵监在遇到危急时刻,总是保持内心坦然、镇定自若的精神内核,是塑造他人物魅力的重要元素。
同时,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董新铎有意识地从史料中汲取历史素材。书中着墨采矿、驼马店、茶叶生意、茶馆、酒坊等行当,行行都被写得鲜活生动、如在眼前。此外,其塑造的数十位不同身份的人物,对应不同的服饰外形,也需要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比如,因家族败落而嫁作商人妇的内掌柜:穿一件绛紫色对襟披风,内着桃红小袄,长发绾结于后,腮边的酒窝随着语音落下一并退去;家境殷实的小户人家小姐钱玉:玉带绕臂,青丝垂肩,腰肢纤细,四肢纤长,上着对襟紧身短袄,下着夹棉凤尾长裙;朝廷五品文官任恺:着白鹇补服,水晶顶冠,八蟒无爪蟒袍,两侧是带刀随从,身后是携枪兵士。
“这些细节大多是真实的,是我查找史籍资料、经过考证后才写进书中。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让故事更有可读性,也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董新铎说。
传承是为了突破,突破意味着最有生命力的传承。如何突破?当立足时代。
作家书写历史,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对晚清那段岁月的书写中,董新铎不是简单粗糙地写历史,而是用当代的视野去关照过往的历史,是站在整体历史发展的角度去与历史对话。
以现代的视角看来,那是一段让国人不堪回首的岁月。故事若直接置于内忧外患、风雨飘零的大环境下,直接下笔写党派纷争、写民族耻辱,于当代人而言,总觉心理负担沉重。但在《半扎寨》中,作者舍弃了宏大叙事,而以雪夜借宿驼马店作为开端,让主角围绕寨中小人物展开故事,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味。读者一开始虽不知赵监来路,但定会下意识地希望他能在此遮风避雨、安身立命。可桎梏于时代的枷锁,赵监和寨中百姓终难逃悲剧下场,这种前后对比的反差,更让人感到一种生不逢时的悲怆,以及对历史、对时代的反思。
当今的读者愈发清醒,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看待世界、看待人性,他们不需要尽善尽美的超级英雄。董新铎刻画的赵监,的确具有英雄的气概和智谋,但是并不“脸谱化”。在董新铎笔下,当劝刘胜子承父业反被回应“多管闲事”时,他会感到尴尬;当主家刘金为救女婿丧命时,他是绝望且悲恸的;将洪秀全私人印章显露给张悉反被举报,并因此殒命,他是有过严重决策性失误的。这让读者看到,英雄也是凡人,他们身上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无奈和苦楚,他们只不过是在关键时刻完成了自我的使命。
当今时代读者的审美趋势,作者深谙。只有立足当代,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更深的共鸣,作家才能创作出让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
5
鹰城骄傲 专家点赞
5月30日,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汝州市文联承办的董新铎长篇小说《半扎寨》研讨会在汝州市举行。国内多位知名文学评论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汝州市文联主席相黎丽评价道,“这是我们耗时两年组织起来的一次学术会议,是汝州建市以来规格最高的文学研讨会”。
专家们于前一日实地领略了半扎寨的古风古韵。在研讨会上,一致为董新铎点赞,“其文学创作,必定对当地文旅发展、传统保护和乡村振兴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国内知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理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枢元评论道:“《半扎寨》的素材有趣,有真材实料,有地域特色,架构完整、语言流畅,有些地方还显得超脱不凡。显然,作者是在努力攀登,追求高水平的文学水准。”他一字一句地研读过小说,称赞小说的结尾很有《红楼梦》“白茫茫一片真清净”的意味,还有《水浒传》中林冲雪夜上梁山的苍凉。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潘凯雄也对《半扎寨》予以肯定,“小说值得关注、值得研究。在形式上运用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同时能做到‘见事又见人、见疏又见细’。书中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有个性、有情感,这些都由作者通过细节刻画体现了出来,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
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平应邀主持研讨会,他认为,《半扎寨》的文化特色很鲜明,语言很讲究,可圈可点。此外,“作品在人物刻画上投入了心血,主人公赵监是按照章回小说的传奇性风格塑造的,自始至终有神秘感,留有不少悬念,是一种较好的结构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霍艳则从“人民性”角度评价董新铎的创作。董新铎本身是普通的劳动者,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创作展现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展现了民间生活智慧。和按部就班成长的专业作家相比,他们身上体现了真诚淡然的创作态度和对文学、对生活独特的理解,纠偏了当下文学创作由于生存背景和汲取资源相似而越来越同质化的倾向,呈现了勃勃生机。
…………
研讨会上,部分评论家在褒奖的同时,也针对小说的篇幅规划、情节设置以及思想深度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
“各位专家、前辈的意见都十分宝贵。我会继续虚心学习,不断改进,向本土、向历史、向传统借力,争取创作出能立在新时代的文学作品。”董新铎说。
自《半扎寨》上榜茅盾文学奖参选名单后,不少影视剧制作人纷纷联系董新铎,表示希望买断版权,进一步市场化开发和运作,董新铎还未给出明确答复。他目前正在筹划创作下一部小说,“主要讲述普通矿务系统家庭的故事,像之前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那样,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本报记者 曹晓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