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洁
“请把你车下面的麦秸拔出来,这样才能更安全。”5月31日,笔者在叶邑镇朱岗村采访完村民朱国长时,他提醒道。
“谢谢,谢谢!”笔者心头一热,边拔出麦秸秆边说。
“不用客气,你能跑到地头来采访俺,给俺聊麦收的事儿,俺心里热乎乎的。”朱国长回复道。
一段只有十几分钟的面对面采访,是笔者的职责所在,却也焐热了两颗心。
笔者在车上专门放了一束麦穗,那是在常村、保安、叶邑、夏李等所到过的地方采集来的。这些麦穗全部生芽甚至发霉,每掐一穗,笔者心里就沉甸甸的,仿佛触摸到了种植户收割时的复杂心情,更增加了采访“三夏”工作的使命感,意识到肩头扛起的沉重责任;触摸到了一个非同以往的“三夏”,感悟到了“三夏”抢、抢、抢的节奏,让笔者踏进田间的脚步更有力,在田里走得更远。拍摄农机手,采访用镰刀收麦的村民,与路边晒粮者、摊麦秸者深情地攀谈,与志愿者交谈更接地气,走进各服务站的步伐更为铿锵……
吃饭时,笔者通过微信无意间提起这束麦穗的故事,同事发给笔者一张饭碗的图片,并附着一句话:珍惜粮食,这顿饭吃得特别干净。
动情采访出来的故事,下笔时更能娓娓道来;回味经历的某个情节,流淌的文字也更加自然且带着温度。
2023年的“三夏”,不平凡,更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