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凤冠是为绍兴越剧院定做的,专业演员用的。”5月22日,在郏县堂街镇谢庄村村民谢少锋家中,谢少锋搬出一大箱刚完成的盔头作品展示说。
戏曲盔头又称戏帽,是戏曲演出道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41岁的谢少锋从事戏帽制作已有23年时间,能熟练地做出100多种形式各样的戏帽。“这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戏帽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价格也越来越高,销量还不错。”说起近几年的情况,谢少锋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谢少锋从小就喜欢工艺美术,2000年时经朋友介绍,他到漯河市郾城区的一家戏帽加工厂做学徒。“当时销量也不错,但是老师比较保守,某些技艺不外传。”谢少锋说。为了掌握全流程技艺,他2005年又辗转到许昌一家戏帽加工厂学习,勤奋、朴实的他深得老板认可,最终在三年后,他掌握了全套的戏帽制作技艺。学成而归后,谢少锋开始创业。
戏帽制作需经过画样、塑形、沥粉、贴金、点翠等20多道工序,复杂的更是需要100多道,而且是全手工。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都是不可逆的,一旦失手就要返工重来,因此在制作时必须全神贯注,任何干扰都有造成失误的可能。
多年的戏帽制作经验,使谢少锋声名远播,订单越来越多。“目前接到的订单,大部分来自省内和浙江的绍兴、台州、温州等。此外,还有部分江苏、上海的,之前还接过香港的订单。”谢少锋说,“样式主要有王帽、官帽、凤冠、金雕等。”
为了提高效率,谢少锋聘请了周边20余名村民前来帮忙。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熟练掌握了制作工艺,一些工序村民还可以带回家里制作,按照约定时间送回即可。
“我主要做点翠,干五六年了,一天可以挣七八十元,看孩子挣钱两不误。”村民孟素许说。
“戏帽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要求也高,现在订单量大,基本是供不应求,下一步我计划购买一台雕刻机,把更多群众发动起来,让大家参与到戏帽制作中来,把这一项技艺发扬光大,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谢少锋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