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致敬劳动者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五谷绘丹青 赋予生命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谷绘丹青 赋予生命力

和妻子一起完成五谷画
仔细粘上一粒粒黍子
认真观察黍子的饱满度
用五谷绘制丹青
五谷画作品《孺子牛》
利用簸箕粗略筛出合格的黍子
在纸板图案上涂上胶水
(扫码看同期视频报道)
 

5月16日,记者来到石龙区人民路街道龙祥社区观湖佳苑小区,走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谷画代表性传承人刘铁见的五谷艺术创作室,只见墙壁上琳琅满目的五谷画栩栩如生,谷子、黍子、芝麻甚至花草种子,经过刘铁见的加工,都神奇地变成了艺术品。

创作室主人刘铁见介绍说,粮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用粮食创作的艺术品是具有生命力的。五谷画是以植物种子为原料,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胶水粘贴而成山水、人物、花鸟等形状,再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

今年57岁的刘铁见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喜欢画画,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没能接受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初中毕业后在家自学素描、水粉及国画等绘画艺术,后来又摸索出一套在木板上烙画、在鸡蛋上刻画的手艺。

五谷画的创作灵感来自于2005年的一档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一幅用小米等种子粘贴而成的《十二生肖》时,刘铁见惊呆了:太漂亮了!自己为什么不试着用种子作画呢?于是,刘铁见就找来种子开始反复推敲和尝试,醉心其中已经17年。

制作五谷画选材很重要。为了找到适合作画的种子,刘铁见养成了寻种子的习惯。有时候在网上“淘”一些,有时候去地里采一些,野菜籽、野草籽他都使用过,不过,我市本地的粮食并不适合创作五谷画。“咱们这儿的谷子、黍子颗粒大。”刘铁见说,目前,他使用最多的是河北的谷子和山西的黍子,这两种粮食颜色都有四五种,“谷子和黍子颗粒小,颜色均匀,作画效果好”。在刘铁见的创作室,不同颜色的谷子、黍子、五彩米等粮食被分装在圆柱形的瓶子里,大大小小的瓶罐有上百个。

“同一种颜色的植物种子有很多种,但大小、形状等会有微小差异,因此不同的作品要选用不同的材料,以便能更好地表现。”刘铁见说,五谷画制作看似简单,实则“门道”很多,对于胶水的调配、种子的处理等都有讲究。“五谷画作品需要一次成型,胶水干后便无法修改了。”人物肖像画是作品中最难创作的一类,为了表现人物的神态,从选料、定色等方面都要斟酌。比如在表现脸部皱纹时不但要用同一种材料,而且对材料的颜色、对比度都要考虑得当。

作为草根艺术家,刘铁见已被认定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谷粮食画传承人。经过潜心研究,他更将国画、浮雕、装饰、装裱等传统艺术的特点融入五谷画的制作过程中,使画作色彩更加自然,层次更加分明,立体感更强,既有雕塑艺术的造型特点,又有绘画艺术的笔墨色彩,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艺术享受。

几年来,刘铁见制作的五谷画不仅参加了中国旅游产品博览会、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中国旅游交易会、第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及特色文化产品推介会等众多国内、国际性的产品交流会,而且被作为特色产品选送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等地展览,他本人也获得了河南省民间工艺家等称号。

“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刘铁见认为,创作五谷画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而不少年轻人最缺乏的恰恰是耐心,他希望能将五谷画发扬和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闫增旗/文 禹舸/摄影)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视觉 李永伟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