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滨湖街道东留村两户人家因自家荒山地边界纠纷发生争执,随时可能产生肢体冲突。东留村“老张调解室”的调解员“老张”——驻村第一书记于洪浩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三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了解情况后,“老张”将双方劝解至村部调解室,各方围坐在方桌前,耐心倾听,暖心交流,烦躁的心情在劝导中逐渐平复下来。
同时,村委会工作人员协同该村会计查找原始数据,并到现场勘探地界,测算面积,合计成本,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案,明确了两家的地界。经过“老张”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前期双方沟通不好就会产生误解,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可能使矛盾激化,我们作为调解员,第一步就是要把双方的情绪稳定住,然后把纠纷捋清楚。”于洪浩说。
每每有矛盾纠纷,“老张”便发挥人头熟、地头熟、有威信的优势,上门说和,让村民听得进、易接受。在村民找上门求助时,也更容易帮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
2014年,东留村成立“老张调解室”,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建国成了“老张调解室”的第一位调解员。即使退休后,张建国也没卸掉“老张”的头衔,依然作为特邀调解员,和张建三、于洪浩一起驻守“老张调解室”。
“老张”们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管理思路,通过讲政策、讲真情、摆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知以法,将无需上升至法律诉讼的可调解纠纷事件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老张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调解满意率达100%,“老张”们也成为东留村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帮手,构建起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老张调解室’的成功创设和运行,是滨湖街道‘党建+信访’助力创建‘平安法治星’、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生动体现。”滨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东说,该街道积极总结梳理“老张调解室”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村(社区)进行推广,切实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帮助群众解决矛盾、化解难题,架起党群连心桥,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