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在平顶山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的实训室里,李卓霏和董鑫原正埋头组装设备,他们的衣服后背已经汗渍斑斑。在前不久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李卓霏和董鑫原在机电一体化(世赛)项目中斩获金牌,实现了我市选手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这枚金牌,凝聚着团队的力量。让我们走近这个年轻的团队,看看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
学一技之长,寻成才之路
李卓霏和董鑫原都是00后。董鑫原今年21岁,李卓霏长他一岁。目前,两人都是平顶山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学生。
李卓霏和董鑫原都喜欢机电设备,身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初中毕业后,两人先后到平顶山技师学院学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我的成绩上高中没问题,但是我更想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生活在智能时代,董鑫原对万物互联互通十分感兴趣,便早早地立下了技能成才的梦想。李卓霏则因为中招失利,痛下决心以技能学习实现“逆袭”成长。
在平顶山技师学院,边实践边学习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中学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这让脑子活、动手能力强的两个人如鱼得水,技能突飞猛进。
有技能加持,离梦想更近
李卓霏比董鑫原早入学一年,两人的缘分从组队竞赛开始。
因勤奋好学、专业技能扎实,2018年,两人顺利入选电气工程系竞赛集训队。“李卓霏勇于尝试,脑子灵活,逻辑思维能力强;董鑫原注重技术细节,执行力和动手能力强。”连文瑜老师说,根据两位学生的特点,将他们组成搭档进行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备赛训练。进入竞赛团队后,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技能对成长的重要意义,立志向技能大赛发起冲锋。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两位学生的技术日益精湛,先后获得了2018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暨机电一体化项目二等奖、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第四名(并选入省集训队)和2022年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电工项目优胜奖。
当兴趣有了技术加持,董鑫原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在训练中遇到再多难题,他都不言放弃。李卓霏热爱电脑编程,每次参赛,他都会有强中自有强中手的感慨,回去训练时更加刻苦,“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畏艰难,千锤百炼始得金
机电一体化参赛项目是团队赛,不仅考验选手的专业技能,也考验其团队精神、默契程度等。
2018年,李卓霏、董鑫原刚开始搭档时不过十六七岁,思维活跃、争强好胜、各执己见,难免会有意见冲突。“老师让我们在实际团队项目练习时进行角色互换,我们逐渐理解了对方。”李卓霏说,经过反复尝试,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各自的擅长之处,确定了项目的最佳方案和最佳分工,两人在长期训练中也成为了亲密战友。“有时我还没开口,他就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了。”李卓霏笑言。
爱拼才会赢。在备战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关键时刻,两人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和休息时间外,至少有11个小时都在实训室训练。“他们严谨对待每场训练,认真分析每个模块,全面熟悉赛项设置的考核点,努力做到不漏一处、不扣一分。”连文瑜说,在训练过程中,两人会反复琢磨,力求生产线完美运行;在编程过程中,他们也会不断优化步骤,保证每一个模块高质量完成。
“正是有这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董鑫原、李卓霏才能站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该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杜新珂说。
“省赛获得金牌,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接下来,我们将对标国赛,严格把控项目细节,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团队的默契程度,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院争光、为家乡争光。”董鑫原满怀豪情地说。
该学院院长李建辉说,一直以来,平顶山技师学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此次两名参赛选手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既是选手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肯定。“下一步,学院将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我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建设‘四城四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本报记者 邢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