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在舞钢市武功乡月营村白玉蜗牛养殖大棚,返乡创业大学生王小楠在精心观察蜗牛的生长状态后,把成熟的蜗牛分养在生长池内。
小小蜗牛背着自己的“房子”,承载着农家小院的希望,悠然前行。
今年26岁的王小楠毕业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他和大多数敢想敢闯的年轻人一样,到杭州开启了自己的追梦路,做过设计,干过电商,年龄不大的他虽然历经艰辛,但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2019年5月,王小楠无意间到杭州一家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参观,得知这些“小家伙儿”不仅抗病力强而且饮食很简单,只需每3天喂食一次胡萝卜、莴笋、生菜等常见菜。同时,该养殖基地愿意签订收购合同,并给予技术指导。如此简单的养殖条件和无忧的销售渠道,给早有创业打算的王小楠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果断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月营村筹备养殖蜗牛事宜。
在家人的支持下,2019年6月,王小楠筹资5万元,在自家院子里整理出20平方米,建了300个蜗牛池开始尝试养殖。当年,他给杭州厂家供应了4000多公斤蜗牛冻肉,销售额10万多元。
“风险低、投资小,效益又相当可观,我决定把它作为发展方向。”从第一年的小试牛刀到第二年、第三年逐步扩大到700个池、900个池,王小楠养殖蜗牛的步伐“虽慢却稳”。“最高时,年净利润达15万元。”王小楠说。
随着市场的稳定和经验的累积,尝到甜头的王小楠开始在养殖技术上突破创新,他把传统的有土养殖优化成无土养殖,并根据天气时令变化,再细化分成室内温棚养殖和室外自然养殖。“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养殖效益,销售额平稳提高了20%以上。下一步,我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个池左右,带动感兴趣的村民一起靠蜗牛养殖增加收入。”王小楠说。
今年初,月营村村“两委”干部找到王小楠了解情况,希望借助蜗牛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王小楠爽快答应。该村采取由王小楠提供技术和蜗牛种、月营村提供场地的方式,以“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尝试把白玉蜗牛养殖规模化,同时再利用3年到5年时间,成立月营村白玉蜗牛养殖合作社,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打造月营村白玉蜗牛养殖名片,让小蜗牛托举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贾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