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致敬劳动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顶”上功夫 “头”等事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顶”上功夫 “头”等事业

(扫码看同期视频报道)
 

打开百度图片库,输入“梳剃”,便能看到赵平生给客人梳剃的画面。不仅如此,央视网、哔哩哔哩网站、腾讯视频,也记录着赵平生和他的梳剃故事。

“梳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还坚持的也不多了。作为赵氏梳剃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我有热情也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用世间‘顶’上功夫,做天下‘头’等事业。”近日,老行当里的手艺人赵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新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赵氏梳剃技艺是新华区和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氏梳剃传统技艺起于清代中期。1957年,赵氏梳剃的第三代传承人来到平顶山,在国营理发店工作多年。赵平生今年58岁,15岁时第一次上手为客人梳剃,现服务于我市有关单位机关理发室,在河南省工人疗养院成立梳剃社,与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合作培养梳剃传承人,并在市区曙光街与中兴路交叉口附近名匠造型理发室为客人进行服务。4月27日,赵平生再现了当年的工作场景。

“我有实体店,为走进来的客人服务;有实训基地,传承梳剃技艺,培养后来人;有梳剃社,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梳剃这种传统技艺。”赵平生说,“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最近,他计划“走出去”:挑担出门,走街串巷,进社区到小区,用“老手艺”服务更多人,让老年人从梳剃技艺中忆光阴,让年轻人记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这样,整个流程我给你走一遍。”赵平生换好长衫,再现传统技艺梳剃的风采——

担一副剃头挑子,挑子一头是洗头铜盆,下面有个圆桶,内装炭火小炉;另一头是侧面有抽屉的坐凳,抽屉里装着旧时的剃头用具。铜盆那端杆上有钩,悬挂毛巾、钢刀布等。“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来源于此。旧时剃头用具我这儿一应俱全,像是一个小型博物馆,都有年头了。”赵平生说。

正说着,锵锒一声起,只见赵平生手持一个形似大镊子的铁制器具,用小铁棍自下向上一拨,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边走边拨,随走随响,名叫‘唤头’,也就是召唤主顾。”赵平生解释。

赵氏梳剃将梳发与按摩养生相结合,达到健脑明目醒耳功效;剃发包括洗发、修剪、平推、刮边、吹干、定型等程序,可修剪出上百种发型。除了这基本两项,赵氏梳剃传统技艺中的刮脸、醒鼻、剔眼、掏耳也是关键环节,此后还通过敲、点、按、揉、压、刮、推、捋等八种手法进行按摩、耸肩、捶背、舒骨等收尾服务。赵平生为客人醒鼻,客人打出喷嚏,自言“感到鼻子通畅了许多”。

百年家传始清朝,头等大事皆匠心。梳剃社里精气爽,传承创新在当今。旧时的“剃头挑子”虽已远去,但传承至今始终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工匠精神。作为赵氏梳剃的第五代传承人,赵平生的儿子赵一鸣掌握了梳剃的全套技艺,他与时俱进、深研潜学,传承并不断创新赵氏梳剃技艺,努力让老行当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毛玺玺)

①长衫古风

②传统工具

③召唤主顾

④老式木椅

⑤展示手艺

⑥服务顾客

⑦演示“钢”刀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视觉 李永伟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