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叶县
3上一版
 
南王庄村多元经营年收入逾百万
丰收在望
叶县纪委监委把“课堂”搬到法庭
“1号公路给俺带来了好运气!”
小草莓 大产业
巡察组来了,屋顶漏雨问题解决了
五品级的叶县县衙(下)
隆鑫机车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同时“飘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号公路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南王庄村多元经营年收入逾百万

 

编者按 1号公路是叶县投资11亿多元建设的,连接南部山区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个乡镇的地方公路,其走向与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楚长城大致相同,本着近村不入村、近景不入景的原则,将藏于山中的众多景点银钱串珠般“串”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落户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形成了返乡创业热潮,成长起来了一系列特色产业,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本版自今日起推出“1号公路畔”专栏,报道1号公路给叶县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本报讯 (记者杨沛洁)4月20日上午,辛店镇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正和有关人员讨论酸辣粉盒的包装色彩:“原来的颜色有些暗了,根据深圳客商的建议,将色彩改得鲜亮些。”

自前年开始,南王庄村投资上千万元上马了红薯深加工生产线,将红薯加工成淀粉,再制作成粉皮、粉条出售。去年,该村又将淀粉做成酸辣粉,并注册了鹰城南王庄品牌。前不久,深圳一家批发商要往当地上百家超市铺货,提出了上述修改包装色彩的建议。“真没想到,俺村的产品能打入南方市场。”村民听说后,纷纷称赞道。

南王庄村是辛店镇最偏僻的山村之一,位于望夫石山下,村内没有像样的道路,小汽车开不进村,村民靠外出务工增收。该村曾是叶县深度贫困村之一,村内约一半家庭是贫困户。

叶县1号公路从南王庄村通过,加快了该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南王庄村有种红薯的传统,所产的张武岗红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针对这一现状,该村争取到了上级资金扶持,上马了红薯深加工生产线。红薯变成酸辣粉后,将使得每亩红薯的附加值提高10倍,还带动了十几人在加工厂就业。

道路的建设,使得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光伏项目落户该村,每年让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道路的延伸也将外边的投资商引了进来。该村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全县为数不多的养猪综合体项目,吸引知名养殖企业承租喂猪,一年村集体稳定收入60多万元。目前,该村的养羊场正在建设,投用后将再为村集体增加一笔收入。

每逢节假日,莲花庵自然村就迎来了众多游人。该村位于楚长城脚下,历史上就有莲花庵驿站。该村通过上级部门扶持,恢复了莲花庵驿站,建成了农家乐,民宿也即将建成。随着1号公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南王庄村。众多的人流使得该村十几户人家吃上了旅游饭。据悉,一个摊位一天最多的营业收入就能突破万元。该村的南王庄大锅台农家乐,节假日翻台成了新常态。

随着近年来南王庄村荒山绿化工作持续推进,植被日益茂密。该村也成立了旅游公司,将村外两个池塘改造提升,开展一系列的水上娱乐项目,让游人更长时间地留下来。

翟国松透露,他们还将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购置电瓶车作为游客摆渡车,带领游客游览望夫石山、红九军广场、井冈翠竹、毛仁寺……“将附近的景区打包整合,为村集体进一步增收。”他说。

截至去年底,南王庄村年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该村党支部也被授予“五星”党支部。“1号公路,让俺村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翟国松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