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村野菜引客来
精心打造品质人居 让建筑与生命常绿
珍惜好时光 莫负读书时
石龙区大抓招商快上项目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村野菜引客来

 

4月18日早上6点半,位于郏县茨芭镇北竹园村的马大姐土菜馆2号农家院就开始忙活起来,菜馆负责人马孝果和丈夫魏峰旗把之前焯好的木兰芽、糖梨芽、枸杞芽等再次换水浸泡,去除杂味。

“今天预订有七八桌,我们提前着手把菜备足,再和上面,得让大家吃饱吃好。来吃饭的都是回头客,咱不图赚钱,只要大家开心满意就中了。”马孝果边忙碌边笑着说。

木兰芽是茨芭镇山区春季特有的一种野菜,味道鲜美、口感细腻,但是采摘后必须尽快焯水,经过冷却,低温浸泡两到三天才会消除苦味。处理好的木兰芽加上蒜泥凉拌或配上肉片烧汤,是人见人爱、一吃不忘的美味。“它还具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等功效。我们会在春季多采集加工冷藏,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除了木兰芽,山上野生的珍珠花、地皮菜也是美味,纯天然无污染。”谈起野菜,魏峰旗滔滔不绝。

“马支书,木兰芽回来了,过秤吧。”马孝果和魏峰旗刚刚换完水,该村五组的魏争春就背着一个鱼皮袋来卖菜了。“野菜有人收购,但商贩都压价,我们卖给马支书价格高还是现钱,今年挣两三千块了,一会儿还要上山摘酸枣芽去。”拿着116元现金,魏争春背着鱼皮袋又出发了。

原来,马孝果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餐馆所用野菜均从村民手里收购。

“我们村是省级传统村落,也是乡村旅游特色村,鲁医河穿村而过,河两岸山坡上生长有几十种野菜和中药材,还保存有许多窑洞,依山傍水,风景怡人。夏天和秋天有很多人来旅游,但我们这儿没有饭店。2016年,我担任村妇联主席,一次开会时镇领导说‘你们守着风景线却没有吃上旅游饭’。随后,我就到鲁山学习,当年开了全村第一个农家院。”马孝果说,她用3个月就赚回了本钱,同时又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到2019年底该村农家院达到10家。

马孝果的娘家在附近茨芭镇清泉村,她从小跟着奶奶、母亲上山挖野菜,同时还学会了手擀面、烙馍、葱油饼等面食制作,开起饭店来得心应手。

当天,距离马孝果家约500米远的3号农家院也是人声鼎沸。“1号院坐不下,他们老板让我们来这了,菜一样,定价也一样。”来自许昌禹州的游客任先生说。

“我们的菜品都是互相品尝、互相借鉴,马支书要求我们帮忙搭台不拆台,和和美美地一起把钱赚。”3号农家院主人魏得旗笑着说,他们饭店用的柴鸡、鸡蛋和鹅蛋、羊肉都是村民养的,游客喝的勒马回、地丁、黄花苗等山野茶都是村民采的,农家院都会不加价帮助代销。

因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2020年马孝果全票当选北竹园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家以前是贫困户,后来孝果就让我来帮忙,一天五六十元。家里的鸡蛋、鸡都卖到这儿了,现在我来上班,俺当家的上山挖野菜、采野茶,俩人在这里赚钱,很感谢孝果的帮助。”中午时分,在1号农家院烙饼的赵花清老人说。

“2022年,电视剧《山河锦绣》在我们这儿拍了十来天,剧里的好多生活场景就在我们村取景。电视剧播出后,很多人来参观,我们想借助取景地热度,尽快启动民宿发展计划,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以一条龙服务带动乡亲共同致富。”马孝果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