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焕发青春光彩 助推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安晓静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在农业领域的映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多元治理格局

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包括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普通村民、社会组织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需充分发挥治理主体的能动作用,优化主体间结构关系。一是转换乡镇政府职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逐步推进使乡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乡村社会变得更加开放,这都为乡村治理主体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环境。农村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镇政府应切实转换职能,变村庄管理为服务农民,了解村民需求,重视村民意见表达。二是明确村“两委”职责。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在于宣传和落实党的政策、组织本村党员学习、监督党员行为、教育和联系群众,实现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领导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村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处理本村公共事务,如反映村民诉求、维护农村治安、调解民间纠纷、保护生态农业等,应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坚决维护农民利益。三是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村民是进行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乡村治理工作成效的标尺。应重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民愿、倾听民心、满足民需,增强村民的心灵归属感、政治认同感。只有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为乡村治理贡献力量。

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资源下乡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不是工程问题而是基层组织能力问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不断增加资源下乡来解决,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其自治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使其准确回应农民需求。一是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乡村治理离不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作用,一套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领导班子是乡村治理顺利开展的组织基础。在基层,我们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见识的领导班子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农村建设,进行乡村治理。因此,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素质和领导水平,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先决条件。二是注重提高基层组织动员能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大量资源会向农村倾斜,很多地方政策支援优势明显,面临着强大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治理提供更多条件。这更加需要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来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提升组织动员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三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农民是下乡资源的最终受益者,基层党组织要充分了解村民需求。要让下乡资源落到实处,就要让农民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只有让老百姓看到基层政府是在切实为他们办事、办实事,才会激发他们参与治理的兴趣,从而主动承担起管理村内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注重村民精神层面的提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建设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亦是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组织本村党员、群众学习党的系列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为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二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建设并利用好文化娱乐设施,培养村民的文化情操。对未建设相关场地的农村地区,要加快农村书屋、健身广场、活动中心、红色精神宣传场地等平台设施建设,实现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使村民在农闲时有休闲娱乐的地方。对已经建设场地设施的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可采取与村级干部政绩、奖惩挂钩的激励措施,鼓励村级干部组织村民充分利用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其使用率。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行动。移风易俗有助于改变乡村陋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基层政府可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通过规定婚礼随份子的金额、减少丧事流程等,遏制讲排场、拼面子的攀比之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要想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就要充分召集各方力量,加强乡村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努力构建促进“三农”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不断提高,加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农村各方面的补贴力度明显加大。但也要注意,农业补贴要适度,一味依靠政府补贴容易降低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消极等待的惰性思维。二是改善乡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资金问题是瓶颈。这就需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多设网点,比如增设乡村银行,提供资金借贷;或是开通新业务,对村民进行定时定点服务,加强落实各项涉及“三农”的贷款及税收政策,对于定向费用的补贴以及增量奖励也应落实到位。三是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建设。在多元主体治理的模式下,仅仅依靠政府或者村民自身资金是很难持续快速发展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补齐这个短板。因此,在乡村治理中引入社会资本,对解决资金难题、激发乡村活力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有了社会资本的强力带动,乡村能够更好地引入现代科技与经营理念,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扶持乡村发展;鼓励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种植品种;鼓励乡村兴办食品加工行业,增加农作物的附加值。

(作者系平顶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