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晨
如何让文化软实力爆发出硬核力量,成为一座城市的发展引擎、“流量”密码?
平顶山晚报近日推出的“行走鹰城 近悦远来——发现鹰城”系列报道文化产业篇展示了我市“文化+”的有益探索和显著成就:鲁山上坪村文化味儿十足的“云边”民宿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由政府主导、专业公司运营的卫东区智慧康养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平顶山恩泽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5G技术为我市多个社区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和智慧社区平台;减艺品牌设计公司将“美”融进小吃街改造、党建丰绩回顾展、党群服务中心;舞钢姬庄村深耕中医药文化,把“百草园”变身增收致富“百宝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词,需要从内容、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下足功夫,赋能一、二、三产业。如此,文化产业才能更具内涵、竞争力和高附加值,兼具“洋气”“生气”“人气”和“财气”。
上坪村的民宿设计独特,还配套有书屋和投影仪,充满诗情画意。卫东区智慧康养中心开创了卫东区公助民营康养中心的先河,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恩泽科技玩转VR、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让党建知识学习科技感十足,党员管理更趋智慧化,学生课堂上就能进行职业体验;在减艺设计新颖独特的呈现形式下,市民广场上的百年党史户外展成了网红打卡地;在姬庄村,游客能赏百草、品药膳,还能来场研学之旅。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实践证明,打开思路、发散思维,通过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文旅产业契合时代脉动、留住消费者、赋能经济发展并非难事。要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政府要牵头掌舵,确定项目,做好策划、规划和实施方案,懂运营、擅推介的优秀人才要积极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中。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创新融合,力求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推动经济转型,绘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