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23新春走基层
3上一版
 
年夜饭里说乡俗
年夜饭里传家风
年夜饭里聊变迁
年夜饭里话愿景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夜饭里聊变迁

 

1月21日,位于舞钢市南部浅山区的尹集镇蔡庄村,不少家庭门楼前高高挂起红红的灯笼,不时有绚丽的烟花照亮夜空,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晚上临近6点,62岁的村民徐青山家里,老伴儿王桂珍在两个儿媳的帮衬下在厨房里忙活。不多时,七碟八碗、荤素热凉再加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一顿营养均衡、搭配完美的年夜饭便端上了餐桌。

徐青山将第一碗饺子用来祭祖,随后一一为孙子们发了红包,便和家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来,能喝的今天陪我多喝两杯。今年咱家10口人聚得最齐,小的学习争气、大的挣钱有劲儿,里里外外干得都不差,咱得好好庆贺庆贺。”徐青山举起酒杯,两个儿子热切回应,团团圆圆年夜饭,其乐融融真热闹。

酒过三巡,微醺最美。徐青山打开了“时光机”,给儿孙们讲起了过去的过年故事:苦日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切身体会。过去,农村人一年到头就是玉米糁、菜糊糊、红薯面窝窝头儿,盼到过年时能吃上几个白馍馍,就算是最好的过年光景了。现在生活好了,平时的日子跟过年没啥差别。

徐青山说,上世纪70年代,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了点,过年时将好不容易养大的一头猪或杀了卖肉,或直接卖掉,有时候顶多能留下一副卖不出去的猪下水,算是给自己过一个“肥年”,“过去,菜市场上的肥肉比瘦肉贵,也卖得快,因为肥肉能炼油,储放在陶罐瓷坛里,事关着一家人一年的荤腥。”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群众的生活才有了更明显的改观。“可以说,鸡鸭鱼肉样样不缺,哪怕是大冬天里新鲜的瓜果蔬菜也是要啥有啥。”而在外接收过更多新事物、新资讯的两个孩子,逢年过节也总会从外边带回一些稀罕物,增添着年夜饭的种类和品位,并时常告诫老人“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咱要吃出健康、吃出品位,懂得养生才是最大的福分”。

2022年,徐青山和老伴儿守着家里的农田山坡搞种植养殖,利用“家猪野养”模式,将家里的繁育母猪赶往山林中与野猪结合,繁殖出肉质优良、生态健康的“跑山猪”,一时间供不应求,再加上种地、务工等其他“进项”,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殷实户”。

年夜饭餐桌浓缩了中国人的烟火气,也是群众生活的“风向标”。日子由穷到富、生活从苦到甜,徐青山常会利用吃年夜饭的机会告诫儿孙们,“咱做人做事,踏踏实实不能忘本。只有时刻记着过去的苦光景,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本报记者 杨德坤)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