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转型发展坚实有力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
持续做好“六稳”“六保”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励精图治谋发展,承前启后创辉煌。肩负全市人民重托,全市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目标,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拉近“城”与“乡”,统筹“稳”与“进”,努力让乡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辛建代表说,作为农村基层的市人大代表,下一步,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带领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继续发展好集体经济,推动村办企业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坚持股份制改革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对标“生态宜居”要求,做好李庄新村改造收尾工作,走好老村提档升级的城市更新道路,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推动李庄村经济提质、环境提优、生活水平提高。

韩沛毅委员说,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是释放乡村内需潜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加快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促进农村商贸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让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卖得上价,为加快建设“四城四区”,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赋能添彩。

姬晓雷代表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先决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找准群众产业增收支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科学有序地实现从“农村美”到“农民富”的双赢转变。

徐广亮委员说,当下我市正全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大潮中,发展前景广阔。作为返乡创业中的一员,将更加用心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在家乡发展电子加工业和特色种植业,用情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用掌握的技术和拥有的市场用力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发展好乡村振兴这项大有可为的事业。

牛奇锋代表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当先行,目前,郏县安良镇牛村已建设香菇大棚168座,年可产香菇1250吨,初步形成了集育种、种植、仓储、加工、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香菇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小香菇打造成大产业,为全市乡村振兴和优势特色农业做强做大贡献应有力量。

李国超委员说,近些年来,得益于国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鲁山县瓦屋镇李老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一步,将带领村民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精品村、示范村,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村级土地规划调整,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提供土地资源支持。

赵金亮代表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要大力实施秋月梨品牌战略,发展林下种植,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要通过带动更多农户集群式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拉动市场消费,助力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谢玉娥委员说,乡村振兴,重要一环是要发展产业。石龙区要依托富硒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三产融合发展,在富硒农产品上持续延链补链,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要着重围绕产业、就业、奖补等增收举措,强化政策落实,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毛玺玺 魏森元 杨德坤 杨沛洁 张鸿雨 常洪涛 巫鹏 闫增旗)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