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之所向素履往 笃定坚强再远航
我市通报第七轮第一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情况
持续扎实推动媒体融合 用心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
建行平顶山分行:征信为民 征信助企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之所向素履往 笃定坚强再远航
——平顶山日报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报记者进社区”记者节全媒体新闻行动启动暨报史馆揭牌仪式侧记
平顶山日报社2022年度“十佳编辑(记者)”王民峰在东苑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朱泉荣 摄
平顶山日报社2022年度“十佳编辑(记者)”朱碧琼在龙腾社区采访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上世纪80年代报社印刷报纸时使用的铜字模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报社新闻工作者代表在报史馆参观1974年生产的圆盘平压印刷机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这一天,我们致敬初心,也致敬自己。

11月8日,第23个中国记者节,平顶山日报社新闻工作者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新闻人自己的节日,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启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报记者进社区”记者节全媒体新闻行动,见证平顶山日报社报史馆揭牌。

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1958年10月1日创刊的《平顶山日报》在风雨兼程中“四停四复”,始终守牢“党媒姓党”政治立场不动摇,与鹰城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变迁共荣共生。尤其是1982年10月1日复刊以来,平顶山日报社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告别“铅与火”、跨进“光与电”、融合“数与网”、探索“云与智”,实现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复合、从相加走向相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巨大跨越。一代代平报人筚路蓝缕、接力奋斗,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同行、与城市共成长,走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光辉历程。

一座报史馆 几代报人情

记者节到来之际,平顶山日报社克服疫情影响,以40天工期建成的全省第三家省辖市党报报史馆揭牌。近300平方米的报史馆展馆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形式,通过“步履·光辉历程”“奋斗·历史见证”“创新·开拓事业”等7个主题,集中展现市委机关报伴随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走过的漫漫征程;同时,展馆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以手机端3D数字美术馆的方式打造“美丽鹰城我的家”优秀短视频摄影作品“云展厅”,以“元宇宙”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展现鹰城绮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积淀、多彩的人文图景,展示我市改革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循着时间的脉络漫步展厅,一页发黄的稿纸、半枚骑缝印章,记录着1958年11月3日市委组织部门关于苗金山等5名平报“拓荒牛”的任职批复,始于此,一份报纸化作一座新兴城市振翅高飞的羽翼,成为中原雄鹰声啸长空的强音,不断为时代、为人民鼓呼呐喊、助威加油;笨重的老式手摇印刷机,大飞轮、铜字模、铅字柜等已锈迹斑斑,见证着老一代平报人像“握长矛之勇士、执琴弦之乐师”,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靠手摇墨印谱写时代华章。

“像这台‘镇馆之宝’一样,广泛征集、精心挑选的近千件参展物品,无不见证着不同时期的新闻故事、凝结着一代代媒体人的新闻情怀,也由此筑起了平顶山日报社的精神堡垒。”全程参与报史馆筹建的报史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组长吕光耀感慨地说。

秉承“党媒心” 当好“新闻人”

面对时代的滚滚洪流,平报人秉承“党媒心”、当好“新闻人”,始终在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中抢抓机遇、迎击挑战,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对新闻工作的淬炼与重塑。

1982年10月1日《平顶山日报》复刊,即传承和发扬党的新闻战线优良传统,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要部署,当好党委、政府喉舌,认真反映群众呼声;上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五大先后召开,《平顶山日报》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及时全面报道,其间,报社建起地面卫星接收站,能够第一时间接收新华社电讯稿件,投入第一台胶印机、引入电子照排系统,采用微机输入、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正式告别了“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并借助彩版印刷技术带动印刷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市吹响“实施二次创业、打造工业强市”号角,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在搞好老城区建设的同时也掀起了建设新城区的高潮,《平顶山日报》紧跟时代节拍、把握发展脉搏,在全面、准确、及时跟进报道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报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发展。

今年喜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平顶山日报社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扛好守正大旗、做好创新文章,深入推进新闻精品提优、平报品牌提升、机制重构提效、融媒赋能提质、产业经营提能、人才队伍提标“六大工程”,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宣传格局,全力打造与建设“四城四区”相匹配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在“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进程中展现党媒担当、贡献党媒力量。

永远在路上 续写新辉煌

心之所向素履往,笃定坚强再远航。活动当天,“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报记者进社区”记者节全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兵分8路奔赴社区、面向基层,集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全媒体采风,以冒热气、接地气、强底气、鼓士气的行进式报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顶山日报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每逢大事必出彩、中心宣传必到位,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绩单:仅2016年至2021年,市领导先后28次对平顶山日报社的工作作出批示、表示肯定;《矿井里走出来的院士》《“汽车上的乡政府”:一个流动的为民服务站》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近1500篇新闻作品荣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2021年、2022年,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和《河南出版质检动态》先后8次点评表扬平顶山日报社的新闻宣传工作;今年4月,在省第十三届报纸综合质量检测中,《平顶山日报》蝉联省“一级报纸”,办报综合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平顶山日报社被评为全国报业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城市党媒抗击疫情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作品《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热闹五一》入选“全国报业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优秀新闻作品(案例);12345“民呼必应”掌上平台服务项目被评为市“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服务项目,并于今年9月入选“2022年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名目”……

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复刊40年的办报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平报人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更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将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宣传党的主张、记录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讲好鹰城故事,让党的政策速达基层、让党的声音直达乡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党报人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杨德坤)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