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脱贫攻坚终得胜 阔步迈上振兴路
陈京玉:甘以白发换乡村蝶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终得胜 阔步迈上振兴路

鲁山县赵村镇小尔城村的金秋稻田 陈跃民 摄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中国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振奋人心。

历时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作为河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平顶山市,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交出了精彩的“平顶山答卷”。

汇聚合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平顶山地处豫西山区和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0%。曾经的农村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区,或是道路崎岖,或是房屋破旧。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及指示,坚定扛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铆足干劲、狠抓落实。

历届市委全会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常委会会议常态化研究脱贫攻坚工作,9次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理思路、明任务、定措施、强责任、抓落实。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供给,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推进体系、政策支持,做到扶贫问题优先研究、扶贫投入优先保障、扶贫项目优先安排。

——从市县到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实施周例会、市县会诊、专班推进、领导包案、战令战报、捆绑追责、行业部门遍访等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联动、高效运转、有力有序有效。

——着眼攻坚大局,突出重点工作,先后谋划实施四大会战、百日会战、百日攻坚提升、五个“回头看”等活动,集中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五清四解”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每年都有重大进展。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尽锐出战,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培养干部的主阵地,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有2060支驻村工作队、614名驻村第一书记、10102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60423名结对帮扶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2018年,省级贫困县叶县摘帽;2019年,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摘帽;2020年,全市33.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我市全面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任务,彻底摆脱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答案是:贵在精准。

我市以“绣花功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耕细作、精准发力,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

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全市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347所、幼儿园604所,招聘特岗教师5670名,培训农村教师近7万人次,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全市512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村头接诊,云端看病”“家门口体检”服务惠及贫困群众90余万人次;全力构筑“五道保障线”,实现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一站式”结算。

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8.5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建成农村幸福院、乐龄之家等养老服务平台200多个;创新“邻里帮护”模式,开发公益岗位4100多个,结对帮护残疾家庭25762户,实现“帮护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一家人”。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评定农村住房30余万户、完成改造危房1.66万户,达到评定、鉴定、改造“三个百分之百”;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9个,完成20955名贫困人员搬迁入住任务,基本实现搬迁群众至少享受一项帮扶措施。

坚持抓实产业、稳定就业,推动扶贫产业跨越式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汝州蚕桑、舞钢鸽茶、鲁山林果等一批主导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99个,建成特色主导产业乡镇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84个,全市“县有支柱、乡有主导、村有特色、户有增收”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奋志笃行,伟业功成!

在伟大的中国减贫事业中,“平顶山模式”“平顶山经验”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市大胆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形成一整套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亮点:“小广播、大喇叭”工程,搭建党与贫困群众互联互通的桥梁;“千头线+”模式,为破解养殖污染助力产业脱贫开出新“药方”;“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构建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送果树进农家”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公益岗位+邻里帮护”模式,为特困群体营造温馨家园;“红装志愿者”行动,让贫困群众成为自强自立的行动主体;“四组一队”模式,为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实施“六权同确”,为扶贫资产规范运营、保值增值提供机制保障……

如今的鹰城大地脱胎换骨,“一步跨千年”,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有效衔接,巩固成果推动全面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政策衔接方面,对应国家部委出台的过渡期调整优化脱贫攻坚政策以及省直相关部门细化完善政策,结合市情实际创新出台政策措施27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有效衔接政策体系。

在力量衔接方面,及时将市县两级扶贫开发办公室更名为乡村振兴局,乡(镇、街道)扶贫办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员体系整建制转隶。

在机制衔接上,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领导、条块责任、工作推进、资金保障、社会帮扶、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管用好用的制度机制,有效衔接、有机转换到乡村振兴上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鹰城人民一定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亚丹)

大事记

◉2018年,省级贫困县叶县摘帽

◉2019年,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摘帽

◉2020年,全市33.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我市全面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有2060支驻村工作队、614名驻村第一书记、10102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60423名结对帮扶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