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市委办公室出台“过紧日子”二十条措施
全市社会稳定暨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召开
叶县确保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努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梨果飘香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赶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赶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曾辉煌过的平顶山工业正在重塑辉煌。

从2012年至202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由744.12亿元增加到1015.67亿元。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5.5%。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78.67亿元,累计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长7.2%,居全省第4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个和1.8个百分点。

强劲增长的工业,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为稳定和支撑全市经济发展较好地起到了“顶梁柱”“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更合理,产业链条更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自信。

“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平顶山工业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正奋力赶超。

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超越采矿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但作为能源资源城市,我市产业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偏煤偏重,多处在产业链前端与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2年,注定要成为平顶山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2年之前的10年,被誉为中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2年之后的几年,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滑,我市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变得举步维艰,经济就像坐了滑梯,一度跌入谷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在全省排名倒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摆脱资源依赖和路径惯性,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突出“项目为王”,持续推动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跃升。

尼龙又称锦纶,主导产品包括尼龙66和尼龙6,是制造纤维的原料。其中,尼龙6民用丝主要供应下游织造企业,是生产高端服饰、特种功能性服饰、家纺装饰面料等织物的主要纤维,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市已打通全球最完整的“煤制氢气-己二酸-尼龙66切片-工业丝-帘子布”煤基尼龙66产业链,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

在此基础上,我市又积极布局了一条“己内酰胺-尼龙切片-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煤基尼龙6产业链。

2020年3月,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尼龙6下游配套10万吨民用丝项目投产,不仅结束了我省没有尼龙6民用丝产品的历史,而且填补了我市煤基尼龙6产业链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市正在规划建设2万吨印染、20万吨织布等尼龙6产业下游纺织服装集群配套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满足中原城市群乃至国内外对于高档锦纶面料的需求,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8月22日,市工信局局长吕文卿说。

尼龙66产业链偏重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辆轮胎、安全气囊、飞机轮胎、舰船缆绳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尼龙6产业链偏重民用,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箱包、包带、雨具、健康运动产品等领域。

尼龙66和尼龙6双链共舞,为中国尼龙城集群链式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市将中国尼龙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坚持省市联手、政企联动,创新实施“三五三”政企合作模式,围绕“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开展系统攻坚,中国尼龙城建设持续保持奋进的态势、跨越的趋势。

目前,中国尼龙城已入驻企业百余家、产能突破200万吨,今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将形成2000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

以尼龙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正在我市加快构建,尼龙新材料1个2000亿级、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两个500亿级和多个超百亿级的“雁阵式”制造业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6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就有807家。平高集团、神马实业等7家企业被列入省首批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全市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已超越采矿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1年,全市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53.6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54.5%。今年上半年,我市制造业增加值335.71亿元,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12.2%,快于规上工业5.0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0.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

在人们眼中,平顶山已不仅仅是一座“煤城”。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结构更优、底色更绿的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近日,第四届全国“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圆满收官。本届大赛共征集5G应用项目12281个,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参与单位近7000家,是全国5G应用领域的顶级赛事。

经过为期6个月的激烈角逐,中国平煤神马十矿全国首例“千米5G矿井”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

通过智能化改造,中国平煤神马十矿实现了井下集控、地面远程可视化遥控掘进作业,减少井下危险岗位人员569人,人工功效提升300%,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8000万元。

传统产业在全市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我市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开展高位嫁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智能工厂9个、智能车间11个,创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9家。20家企业成功创建为绿色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降低70%;6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企业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工厂、4个型号产品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河南中鸿煤化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度和2021年度两次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

市工信局副局长阮爱国说,自2012年起我市每年都安排有大量的技术改造项目,“基本上做到了企业全覆盖”。仅2021年,全市就谋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72个,总投资1166.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84.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9.1%。截至5月底,今年我市已入库技术改造项目238个,总投资78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9.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02.7亿元,投资完成率63.4%。

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传统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0%,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7.4%,占比5.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高强度、高透明、耐候性强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学透镜、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领域。由于行业产能集中度高、技术壁垒、光气布点限制等原因,PC成为工程塑料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

2021年底,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及配套13万吨双酚A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投产即达产,单位毛利润超30%。产品不仅填补了我省高端工程塑料领域的空白,还实现了国内进口替代。二期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五分之一。

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典范,通过一根管道将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二氧化碳合成气输送过来后,聚碳材料公司还将成为我市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的“新群主”,占据更高的发展制高点。

我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新兴产业培育为导向,坚持创新引领、项目带动和绿色发展,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跃薪公司矿山无人调度技术世界领先;真实生物国内首个获批的拥有完全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创新药投产;国玺超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纯铜供应台积电芯片生产……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使我市结构更优、底色更绿的发展态势更加凸显。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202家,比2016年增长9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2.9%,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8.6%,比2016年提升8.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2%,贡献率为26.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

扩规模与调结构并重、优存量与提增量并举,我市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截至2021年底,我市拥有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8个;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6家。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拥有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9个。中国平煤神马、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姚电公司、鲁阳电厂、天瑞集团、中材环保等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原煤、锦纶帘子布、超高压断路器、特宽厚钢板、水泥、焦炭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两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10年来,我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

石墨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耐热冲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是新材料领域的第四大类材料。

宝丰五星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成世界最大等静压石墨生产线,是国内生产超细结构各向同性等静压石墨年产能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6年起,该公司石墨产销量便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行动,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副局长李晓亚说,该局建立了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库,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场群体,目前已组织入库企业143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入库企业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入库企业30家。今年,我市新增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近日,我市的东方碳素、催化科技、艾通科技、神州重工、中选自控5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

通过多年实践和摸索,我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工程,使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21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4家,增速和总量居全省第二、第七,同比提升9个、2个位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数量再创新高,总数达218家,增速、总量居全省第四、第七,同比提升6个、1个位次,实现五年总量翻两番。今年上半年,我市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1.8%,基本完成省定任务,全年总量有望突破500家;首批组织79家企业申请首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望提前完成省定280家的目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00家,近一步拉近与第一梯队的距离。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市科技研发攻关、科技成果创造与转化、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团队打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汇聚起了强劲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一系列组合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21年末,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92户,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利润总额近80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近14倍和近8倍。

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出规上工业3.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吴学清)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