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龟湖畔新城起 凤凰山前彩凤飞
吴如:“金牌矿工”光芒依旧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如:“金牌矿工”光芒依旧

吴如工作照(资料图片)
 

8月20日上午,在湛河区轻工路街道柏楼村的一处民宅里,面色黝黑,身着背心、大裤衩的吴如下地回家。他的老伴儿何趁说:“村里有几亩荒地,这几天矿上没啥事,老吴一没事就去拾掇拾掇庄稼,他这人干活儿习惯了,天天闲不住。”

“矿上也是我的家,只要矿上认为我还有用处,矿工兄弟们还需要我,我愿意为矿上做事……”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2007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被誉为“金牌矿工”的中国平煤神马一矿退休职工吴如说。

节约理念深入骨髓

今年70岁的吴如1981年招工进矿,2008年8月退休,27年间下井8300多次,这个纪录是一矿职工中最高的,至今无人打破。吴如坚持下井时回收废旧物资和浮煤,累计回收浮煤2.8万多吨,能装300多节火车皮,价值700多万元,可应得的奖励他一分不要,27年踏踏实实工作,用敬业和勤奋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吴如有一辆陪伴了他17年的加重自行车,这期间,光车座就换了4个,里外带换了6条,脚蹬换了十几个,除了车架没换过,其他的零件基本上都不是原配。

吴如对自己“抠”,对井下的废旧物资却“亲”得很,看到东西被扔了就心疼。他说:“比割我的肉还难受。”他把回收物资当成了自己的责任,进矿第3年为自己定下了“每天升井不空手”的规矩。为了实现诺言,他常常下班后四处寻找废旧物资,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捡起来。

有一次,吴如看见一架柱梁被埋住,只露出柱尖,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一块岩石一块岩石地掏,费了老大劲儿才把柱梁抠出来,累得一身汗,升井比平时晚了一个多小时。20多年来,吴如回收的废旧物资价值110多万元。

吴如用行动赢得了荣誉:当选2007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等,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吴如只上过3年小学,但一说起话来,新鲜名词脱口而出。他说,参加工作特别是当了副队长后,他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知识的尴尬。他常说:“文盲能当矿工,但肯定当不了好矿工。”

自1999年国庆节开始,吴如利用业余时间编书,经过两年时间,写下了1.3万多字的《煤矿安全生产四字歌》。内容从矿工上班入井开始,对采面打眼、用溜子下料、放炮落煤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总结,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今,《煤矿安全生产四字歌》已经印刷成册,在矿上推广学习。

这几年,他抄过书、抄过报纸、抄过3万多字的矿山应急预案等,他用过的笔记本,仅现在能找到的就有20多本,近200万字。对一些重要的段落,吴如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让人叹服。

为了跟上时代,年近七旬的吴如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不会拼音,他就从头学起。年龄不饶人,刚开始,吴如总是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但他越学越有兴趣,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拼音打字法。

退休后仍以矿为家

2008年,吴如从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的位置退休了。“虽然退休了,心还是放不下,不让我下井,我来矿上转转,心里就会踏实些。”吴如说。

为了让吴如继续发挥余热,一矿成立吴如学习室,又建起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吴如技术学习工作站,对矿工进行技能培训。从此之后,吴如又光荣上岗了,他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矿上。何趁说,重新上岗的吴如一到矿上就忘了家,三五天不回家是常事。

在一矿吴如学习室,办公桌上放着19本厚厚的手抄笔记本,每本上面都有吴如工整的字迹:安全、科技、生产管理……类别十分明了。翻开笔记本,新闻案例、事故分析、煤矿技术,不同题材的摘抄用红、蓝、黑3种颜色加以区分,有些段落下面还有他的注解和心得。

“老吴真是个热心人,几乎每天都会下基层区队,听了班前会发现问题就跟我们说。”一矿掘进一队队长潘玉臣说,吴如每天都坚持到生产一线转一转,跟队长、职工聊聊天,发现安全隐患就会认真记录下来,仔细琢磨解决方法,然后向队长反馈,有时还会直接找矿领导。

“只要我能动,就得为矿上做点事,要不我睡不着。”吴如说。

“我们用优秀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金牌矿工’吴如等先进人物已经成为一矿文化传承的代表和楷模。”一矿党委书记李现锋说。

(本报记者 赵志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