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废品站里现国宝 应国墓地天下闻
张国华:中国第一卷绕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品站里现国宝 应国墓地天下闻

应国墓地发掘现场 市文物事务服务中心供图
应国墓地 本报记者 田秀忠 摄
 

谁能想到,在我市西郊的白龟山水库里,竟埋藏着一座古代城堡。

据《春秋左传注》和《水经·滍水注》记载,古城名叫应城,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儿子所封的应国都城。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还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小城寨,名叫滍阳镇。当时的寨墙保存完好,四边的寨门上都有石刻题名,东门为“迎旭”,南门为“望楚”(楚指古楚国),西门为“古应”(指古应国),北门为“通宝”(宝指宝丰县)。滍阳镇南有沙河(古滍水)自西向东流,因位于河之北岸而称滍阳。西有沙河支流应河自西北而来,隔应河与一座小山——应山相通。1964年,刚成立的平顶山市为解决用水问题,在沙河中游筑起拦河大坝,建起白龟山水库。于是,这座古城就被水封存了起来。

应国为周代姬姓封国,春秋早期为楚所灭。应国墓地为一处以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应国墓和春秋中晚期及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墓为主体的两周时期贵族墓地,面积有20余万平方米,埋葬习俗富有一定规律,具有“族坟墓”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墓葬的墓主人遵循着同族人“生相近,死相迫”的埋葬习俗。这批墓葬年代衔接紧密,为我市两周时期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重要标尺,对研究当时的青铜、玉器工艺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也有助于西周贵族丧葬礼俗、应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从废品站找回国宝

应国墓地的发现过程还有一段故事。

在原滍阳镇西门外,即今白龟山水库西北岸边有一道南北向的土岭——滍阳岭,20世纪70年代末,岭上建起多个砖瓦窑场,因取土常有不少青铜器和玉器出土。1979年12月,北滍村砖瓦窑场挖出一件铜簋,随即把它当废铜卖给了宝丰县一家废品收购站。市文管会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宝丰县,几经周折花9元多把它赎了回来。这件铜簋就是邓公簋,因器内铭文显示为邓公所做器而得名。铭文计3行12字,记载了地处湖北襄樊一带的邓国国君邓公在其女儿即将嫁往应国时,特意制作铜簋作为陪嫁礼器一事。

曾任市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的孙清远亲历此事。据他回忆,1979年12月的一天,市文管会办公室接到宝丰县文化馆文物干部邓城宝打来的电话说:“刚才有个农民来馆里,拿了一件青铜器,问我们收不收。我问他东西的来历,他说是薛庄(滍阳镇)的,在砖瓦窑场干活时挖出来的。我跟他说,薛庄归平顶山市管辖,你到平顶山市文管会办公室,把东西交给他们,你保护文物有功,他们还会给你奖励。此人说中啊,然后拿着东西走了,我给你们打个电话说一下。”

接到电话后,孙清远与办公室副主任耿殿元、张肇武在办公室等了一天也没等到人。第二天,3人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来到薛庄,又步行来到北滍大队部,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会计的协助下,对砖瓦窑场进行了初步考察。几人了解到在北滍大队窑场确实出土了文物,现场已被破坏,文物由当事人拿到宝丰(当时宝丰行政区划归许昌管辖)去了。众人分析,文物携带者听说文物归国家所有,害怕被没收,很有可能将文物拿到废品站卖掉。于是,他们立即赶往宝丰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人听了情况后,找到了前天当班的一位中年男子。说明情况后,中年男子马上说有这回事,并交出了文物。

于是,孙清远等人就以原收购价9元多的价格赎回了文物。

揭开古应国之谜

从废品收购站找回的邓公簋,是发现应国墓地的第一线索。

1986年初,经文物普探与初步试掘发现,滍阳岭从南到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埋藏着数百座乃至上千座古墓,其中有不少是应国贵族墓。由此,应国墓地被发现。

1986年至200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市文管办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应国墓地进行了多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500余座,出土文物1万余件。

1986年发掘的应国墓地一号墓出土文物千余件,墓主人级别较高,据研究应为应国某一代国君。随葬主要器物组合为五鼎六簋。一号墓是平顶山市成立文物办后、应国墓地发掘工作中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的墓葬。墓葬结构为土坑竖穴,墓主人葬式为仰身直肢,墓内出土一件重要文物——鹰形玉佩。在我国早期象形文字中,“鹰”和“应”是同一字,后来演化为“鹰”,指飞禽,“应”则作地名及他用。据考古专家考证,鹰具有族徽的意义。应国为殷商所置,商部落以鸟为图腾,应国以鹰为图腾应属商族遗风,西周时的应国承袭了应国之名。后来,平顶山市的“鹰城”别称即源于古应国之应(鹰)。

应国贵族墓地的发现揭开了应国疆域无实物依据这一千古之谜,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连年拨出专款,对其进行科学发掘。198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应国墓地被确认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这样,应国墓地以其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和其重要的科研价值,于1997年2月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奠定文物大市地位

据市文物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晓东介绍,我市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代先民很早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从张湾遗址的砍砸器、刮削器到水泉遗址的裴李岗墓葬和李楼的人工水稻,数千年的文物遗存层出不穷;从夏代早期的市东郊蒲城店遗址到西周时期的应国墓地,无不述说着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从鲁山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到宋元时期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汝州张公巷窑遗址,再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较高水平,揭开了中国瓷器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所有这些都奠定了我市作为河南文物大市的地位。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文物保护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5273处,列全省第四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居全省第三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古遗址753处、古墓葬877处,数量在全省靠前;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5家,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195件(套)。楚长城叶县段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楚长城重点线段并纳入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整体规划;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等8个考古项目入选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全省第四。

(本报记者 田秀忠 实习生 刘梓萌)

大事记

◉1979年12月,邓公簋出土,成为发现应国墓地的第一线索。

◉1986年,应国墓地被发现。

◉1987年2月,应国墓地被确认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2月,应国墓地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1年,应国墓地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2006年5月,应国墓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