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风行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业根基筑牢夯实 工业经济异军突起 产业融合城乡贯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根基筑牢夯实 工业经济异军突起 产业融合城乡贯通
——新时代叶县高质量发展印象
河南维中4.7万吨新材料助剂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开工
党群共同发展村集体产业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夜景
盐化工产业园一角
近百公里的叶县一号公路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特色小镇杨令庄
新能源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帘子布公司生产车间
廉村镇辣椒喜获丰收
久星公司科技人员在培育韭菜
工厂化的菌菇生产车间,带动多个乡的村集体共同致富
高标准农田成了网红打卡地
 

7月29日,叶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徐延杰在盘点上半年“双过半”成果时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该县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上下紧紧围绕“45797”工作任务,勠力同心、务实重干,全县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工业经济异军突起、产业融合城乡贯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全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中彰显了叶县担当,贡献了叶县力量。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智能化的高标准农田处处可见,土地托管、种植大户、集体经济共同种好碗中粮,特色种植同谱乡村振兴“交响乐”,使得农业根基日益筑牢夯实

7月26日,夜雨过后,位于仙台镇境内的3万亩(1亩≈666.67平方米)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的玉米、谷子格外茂盛。“庄稼又长高了几厘米。”天硕集团90后“掌门人”张银垒边察看边说。

叶县是农业大县,小麦产量占全市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该县坚决扛稳全国产粮大县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丰收,农业基础是关键。叶县近年来强力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打造高标准农田20多万亩。截至目前,叶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6.6万亩,其中3万亩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站、移动喷灌、水肥一体机、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等通过远程控制,就能开展治虫、浇灌、施肥等工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图景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叶县举行,该县获得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奖补资金3800万元。

好田好种粮,专业化公司更能保证粮食品质。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智能化的高标准农田引来了众多的农业种植公司、种植大户。天硕集团就是一家从事农业种植、托管、收购的农业专业化公司。在叶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下,张银垒也转行成为一名现代“农夫”,他与种子公司联手,背靠多家农业科技公司,带领从农业大学毕业的80后、90后和00后,深耕叶县沃土,或流转土地,或托管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从事粮食种植。目前,该集团“掌管”的土地规模有4.6万多亩。

叶县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2021年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2.5万亩,总产量突破70万吨大关,居全市第一。

去年因遭遇水灾,叶县小麦普遍晚播一个多月,在县农业部门及农业专业化公司指导下,该县通过实施挑选晚播品种、促弱转壮、统一飞播等举措,今年全县小麦再次迎来丰收,高标准农田里的小麦亩产平均超过1200斤(1斤=500克),最高达到1500斤,且品质好于往年。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叶县小麦平均亩产高出去年7斤,夏粮总产量突破40万吨,实现“十三连增”。

7月26日,廉村镇王店村被半人高的辣椒包围,该村村集体示范带动的2000多亩辣椒长势喜人,顶部结出了密集的朝天椒,部分辣椒已经泛红。“今年全镇近两万亩辣椒长势普遍好于去年,目前辣椒市场价格也高于去年,按照现在的长势,亩产辣椒纯收益将有四五千元。”该镇党委书记程英豪高兴地说。

2018年,叶县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制度试点县。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制度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在实施“十权同确”的同时,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升级联村共建为联乡共建,加速推进“1+X+Y”模式,推动蔬菜种植、养殖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龙泉的菌业不但使全乡所有村集体有了稳定丰厚的收益,而且带动了水寨乡等多个乡镇的村集体入股发展。其中,绿网公司一二期全部投产,三期正在扩建中。

常村镇刘文祥村的油桃和黑李,辛店镇常派庄村的桃子,保安镇燕山湖畔的水蜜桃,邓李乡妆头村的阳光玫瑰等成为叶县特色产品;田庄乡东李村蔬菜大棚发展成为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任店镇的韭菜种植扩展到周围的乡(镇、街道)……

如今,全县韭菜、辣椒等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

张武岗红薯、马湾白桃获得中国地理商标。

该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韭菜种子供应基地。

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认证绿色食品41个,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有17家。

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全县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26家。

被确定为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常村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龙泉乡草厂街村、常村镇栗林店村分别创建为全国、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特色种植养殖业既增加了土地收益,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为成千上万的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如今,叶县在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截至去年底,叶县554个建制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231个、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

尼龙化工牵起煤盐化工链条,岩盐化工向聚碳材料和氟化工、新能源领域延伸,太阳能、风电和储能产业成为第三引擎,助推工业经济异军突起

位于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联合盐化公司和氯碱股份公司是邻居,联合盐化公司是叶县最大的制盐公司,氯碱股份公司利用盐制成烧碱及系列氯产品。去年,联合盐化公司创税900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氯碱股份公司利润突破亿元,同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产值及利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其中联合盐化公司上半年利润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

两家公司均在该县盐化产业链条布局上。叶县有“中国岩盐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强力实施盐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聘请专家制作盐化产业谱,按照图谱精准招商,将盐化产业推向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2年5月,聚碳材料公司总投资110亿元的PC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利用氯气制成光气后再与双酚A合成PC。在去年10月试生产时,该公司已开始了二期扩产筹备工作。目前,双酚A二期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开工手续。

企业效益逆势增长,也大大提升了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居全市第一,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叶县先进制造业傲人的业绩,是叶县工业经济异军突起的真实写照,更是叶县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叶县紧紧抓住岩盐资源的独特优势及我市“退城进园”的机遇,域内拥有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如今,叶县成为平顶山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阵地,还肩负着服务助推千亿级中国尼龙城建设的重任。

叶县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树牢“项目为王、工业为要、企业为上”理念,以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主战场,持续发展壮大尼龙新材料、制盐和聚碳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盐穴储气、天力锂电循环科技等“六新”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千亿级中国尼龙城,奋力创建全国制造业百强县。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成立以来,按照“前瞻三十年、谋划十五年、做实近五年”的思路,本着把项目谋划做精、做深、做透,提高项目成熟度、落地率的原则,更大力度地助推延链强链补链,不断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再到终端消费品的转型升级。

今年,叶县共谋划142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241.7亿元,其中省、市重点企业42个,数量居全市各县(市)之首。下游项目的落地极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聚碳材料公司生产的高端PC实现了岩盐从每吨300元到3万元的价值提升,下游系列改性PC材料公司的入驻,将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

2月28日,一期投资25亿元的叶县锂电材料项目开工。该项目投产后既能消耗氯碱股份公司产出的酸和碱,又能将盐化产业的链条延伸到新能源领域,近期投产后当年即能见效益,年产值将达15亿元。目前,叶县正加紧为该项目的二期、三期用地完备土地手续。

4月中旬,投资10亿元的河南维中4.7万吨新材料助剂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开工,该项目将借助氯碱股份公司的氯气来生产产品。

链条越强健,工业越强劲,更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产业的发展也才更稳健。相互交错的下游产品,又能将产业链延伸到新的领域。

前不久,叶县政府分别与安徽和江苏的公司进行了云签约,两个项目在消耗氯气、光气的同时对氟也有需求。“这意味着我们又要派生出氟化产业,实现氟化与盐化产业并肩起舞。”叶县县长、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文晓凡说。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更是我市从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尼龙科技公司的投产将我市推进到了尼龙6的时代;帘子布发展公司、工程塑料公司等的入驻,在叶县上演了尼龙6和尼龙66同台竞技的精彩大戏。为完善产业链条、打破发展瓶颈,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先后上马了己二腈、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等,吸引了浙江等地民营尼龙纺织企业入驻,形成了尼龙深加工产业园;引来神鹰化工、蔚源化工等精细化工项目入驻,呈现出尼龙原料规模不断扩大、化纤纺织产业链全线贯通、聚氨酯产业加快集聚、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涵盖从原料、中间体到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相互链接、产品相互配套的产业生态雏形初现。

随着项目的不断投产,煤化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煤焦油生产中产生的苯及盐化工中产生的氢气均成为尼龙产业的原材料,悄然实现了煤与尼龙产品、盐与尼龙产品牵手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两个开发区共入驻企业153家。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7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同比增长13.3%;安排重点项目89个,其中16个项目已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叶县依托11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招引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现代化工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落户,投产后,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产品将会在此试制,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化工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在叶县南部,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项目覆盖保安、辛店、常村、叶邑、邓李等多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叶县新能源发电量达12.5亿千瓦时。

6月,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马庄回族乡境内开建,这是利用叶县废旧盐腔作为储存“仓库”的又一绿色发电项目。此外,中石油等公司也在探采盐腔,以此大量储存天然气。新能源产业成为叶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

隆鑫新能源特种车辆产业园项目基本建成,隆鑫机车成为全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今年前7个月,叶县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多亿元,占全年度投资的71.3%,超过时序进度13个百分点。

叶县已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

订单农业、特色种植、文旅产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移步换景、处处亮点的叶县大地呈现产业融合城乡贯通新景象

在马庄回族乡境内,富硒小麦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好田种好粮,粮好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随着高标准农田面积的扩大,专业化公司流转或托管土地,使得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优质小麦的推广。去年麦播时节,叶县播种的泛麦8号、新麦26小麦均被贵州茅台、创大面业等企业订购,且有企业先打来定金,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系列配套农资服务。订单农业一度发展到20多万亩。

今年4月,离麦收还有一个多月,湖北粮油、南阳想念等企业纷纷抢滩叶县粮食收购市场,以高于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收购优质小麦,创大面业更以高于市场价4毛钱的价格来收购富硒小麦。

叶县不但要做国人的粮仓,更要做国人的厨房。马庄回族乡境内的富硒小麦产业园项目就是依托创大面业公司吸引粮食深加工企业入驻,不但生产富硒面粉,还生产系列富硒面条及儿童食品。

在富硒小麦产业园项目附近,一个集牛羊肉分割、储藏、销售为一体的仓储物流项目进入招标期;一个与全国市场联网、期货对接的活体牛羊交易市场也在建设中。

种植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养殖业。叶县近年来重拾养殖大县的金字招牌,引进正大等龙头公司,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的方式打造千头线、养猪综合体项目,既有效抵抗了养殖风险,又实现了产业升级。2021年,全县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90万头、5万头、60万只。

今年,叶县紧紧围绕我省肉牛和牛奶业发展规划,结合马庄回族乡养殖牛羊的传统,利用南部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实施跨区域牛羊养殖合作,从而完善“牛羊养殖—屠宰—餐饮”产业链条,将更多群众团结在产业链条上,既实现产业附加值不断增长,又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有效地支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7月中旬,花花牛集团专门到叶县洽谈奶牛养殖和牛奶经营事宜。

正是由于以工业理念发展延长农业链条,叶县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7月24日,保安镇杨令庄村的楚文化风味小吃一条街进入开业前的准备阶段,40个商户将分别经营不同的小吃吸引游客;黄花寺水库旁的马头山游乐场里,游客或在马头山上蜿蜒而下的崖壁水滑上快乐地惊呼,或在清绿的水面上骑水上自行车;另有游客或悠闲地沿水滨步道骑电动车,或到刚刚建起的民宿休憩……

叶县位于桐柏山脉和伏牛山脉交界处,两大山脉形成了南部山区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楚长城沿两大山脉的山顶穿过,至今仍留下方城关等城堡遗址;红二十五军当年长征时从楚长城脚下经过……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借助丰富的山水及田园风光、历史资源和红色资源,依托富民旅游线路等日益发达的公路网,文旅产业快速渗透叶县大地,嫁接于农产品日益延长的链条中悄然成长壮大。

马头山游乐场刚刚开业,每天就收入一二十万元。如今,刚刚推出的湖光民宿一房难求。

长假期间,桐树庄餐饮经营者家家生意火爆,即便只卖矿泉水一天也能收入千元。

周末,位于燕山湖畔的豫晨庄园更是车水马龙。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下,叶县既借外力实施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十百千”工程,实现文旅产业大步向前:

国家楚长城核心公园项目建设拉开序幕。

听蝉谷民宿今年初投用。

莲花庵民宿主体完工。

马头山景区获评AAA风景区。

豫晨庄园向AAAA风景区冲刺。

昆阳之战、叶公传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长城遗址、文集遗址入选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明代县衙博物馆成为全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保安镇等5个镇成为省级特色旅游生态示范镇。

叶公古街成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仅去年,叶县就新增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两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

7月25日,位于田庄乡金岗李村的两家砂轮厂里,近百名村民在忙活儿着。两家企业是上下游关系,砂轮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三家相关企业近期也在筹备入驻。

7月26日,夏李乡党委书记杨小鹏在筹备伞业小镇的开工准备事宜。该产业园全部由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建设,建成后,数百村民将变成工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叶县在扛稳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的同时,加快县级返乡创业园和乡村产业园建设,强力实施“归雁工程”,建立开发区与乡镇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推动主导产业触角向乡村延伸。于是,在外事业有成的人才纷纷返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城里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也纷纷下乡,越来越多以工济农、工农相辅、城乡贯通的产业项目活跃在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里,自发形成小气候下的产业园。

在工业主引擎的带动下,这些产业园以工业思维经营农业农村,使得叶县乡村移步换景、频现亮点。

近日,上级财政扶持的2000万元仙台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建设项目进入招标期。

该项目是以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背景,覆盖西董庄、李庄、马庄、吴哲庄等17个建制村,打造集数字化乡村服务平台、智慧农业示范园、微型“粮蔬”示范田、沉浸式农业培训教育中心、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改善乡村治理项目等内容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也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改革建设项目,把仙台镇农业生态公园农村综合性改革项目打造成农业田园化发展引领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俨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样板。”在项目评定会上,与会人员纷纷评价道。

一二三产业融合共同发力,使得叶县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连连得分。2018年、2019年,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评AB类93个县(市)综合排序中,叶县昂首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杨沛洁)

图片由叶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