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鹰城国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市上半年征兵工作总结暨大学毕业生征集工作推进会召开
优化育才环境 厚植成才土壤
紧盯关键环节 压实责任链条
突出工作主线 打牢建设根基
实操训练
新闻短波
学先进 当典型 争出彩
身着“税务蓝” 情系“迷彩绿”
喜报送到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育才环境 厚植成才土壤
——舞钢市人武部开展“四手”活动激发队伍精武强能纪略
 

盛夏,烈日炙烤,酷热难当。

7月15日,二郎山下,比热浪更热的是练兵备战热潮。舞钢市10余支民兵救援分队的队员们挥汗如雨,打桩固堤、封堵管涌、操舟救护……担纲“漫堤抢险”分场演练科目的总指挥是舞钢市人武部职工身份的军事科长曹雨峰。军地领导齐声夸赞:“小兵担重任,本事像大将!”

小角色 大阵地

——搭建舞台当“推手”

“飞鸽”式的干部,“永久”牌的职工。职工这一群体的数量在国防动员系统占据半壁江山,但他们长期在人们视线的边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鲜有被委以重任。长此以往,职工的角色颇为尴尬。

伴随军改的时代浪潮,舞钢市人武部的职工突然被“拍”到了强军兴武事业的前台。几年前,人武系统体制编制改革中,20名在编人员,除3名部领导外,职工占了17名,文职尚未到位。无奈,部党委欲让两名职工负责军事、保障科室工作。

“这不是乱点鸳鸯谱吗?”消息传出,从上级机关到人武部内部,一片质疑声:多少年了,都是干部挑大梁、职工当小工,这种安排不怕把工作搞砸了?

不给阳光,就不会发光。舞钢市人武部上校部长杜振军力排众议,17名职工中有14人当过兵,都在部里工作5年以上,他们是“财富”,不是“包袱”。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他们量才使用,让当过侦察兵、军事素质过硬的曹雨峰担任军事科长,让拥有30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邢士强担任保障科长。坚持责权一致,吸纳两位“职工科长”为部党委委员,参与集体议事决策。

职工殷敬民担任枣林镇张卜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访贫问苦,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张卜庄村在全市第一批脱贫摘帽,殷敬民也被评为第三届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先进个人。

既能富民,也能精武。因工作突出,殷敬民由副科级民兵仓库副主任被提拔为民兵综合训练基地正科级主任。上任那天,他感慨万千:“没有组织这个强有力的‘推手’,我们哪有舞台展现身手!”

小战位 大作用

——精武爱岗当能手

“有事儿找老万!”提起职工万保锐,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万保锐多次转岗,岗岗叫得响。当仓库保管员,是军分区行业标兵;负责水电工作,是营区线路水道“活地图”;养护营区绿植,自学成为园艺专家,人称“万能会”。

在“国防战车”上,每名职工都是不可或缺的“车轱辘”。为了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人武部要求现役、文职人员和职工在学习教育、训练考核、奖惩待遇等方面均同步组织、同等对待,激活内生动力,提高强军兴武贡献率。

小小一张表,里面有乾坤。笔者在人武部办公楼走廊墙壁上看到一张《职工队伍月赛季评一览表》。表内共分日常工作、大项任务完成等6项内容,哪个人哪个月哪些工作完成得好,小红旗标注得一目了然。

“去年我们结合省军区开展职工‘十项技能’达标活动,根据部里职工实际情况,及时设立这张‘龙虎榜’,逼着大家干起来、比起来、争起来。”舞钢市人武部上校政委陶少琳说,“由于这张表与年终评先选优、个人进步挂钩,谁也不敢懈怠。”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折射着部党委的人才观和培养观。他们着眼塑造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职工队伍,优化育才环境,汇集聚才动能,厚植成才土壤,鼓励职工学历升级、人人持证,使之作用最大化发挥。

人武部“新闻发言人”、政工科女职工杨尚刚是一名退伍兵,在成为军分区“名记者”之前,连“豆腐块”都没写过。人武部领导把新闻报道的担子交给她后,经常提供线索、研究角度、把关修改,杨尚刚也不负众望,笔耕不辍,仅去年就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77篇。她的新闻报道成为地方群众关注、读懂、支持武装工作的重要窗口。

小“卒子” 大参谋

——践行使命当助手

小卒过河当车用。

6月下旬,人武部在组织防汛防火演练前,将近几年演习演练的实况镜头进行复盘检讨,请大家“挑刺”。职工贾鹏举直言不讳:“有的同志上山扑火,都火烧眉毛了,还在讲究队形整齐,一步一动;有的分队抗洪堵决口时,还在喊着统一口号。建议坚决破除这些操场化、程式化痕迹!”

“这个刺挑得很在理啊!”根据贾鹏举的建议,陶少琳组织大家对有关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真听真愿说,真说真管用。人武部在开展重大活动、研究重大建设、决策重大事项时,经常召开“诸葛亮会”,开门纳谏,设置“优质建议奖”,常态化开展“说出你的金点子,当好咱的主人翁”活动,走好群众路线。

平时出好主意,战时当好主力。去年7月中旬,历史罕见暴雨突袭舞钢,人武部接到防汛抗旱指挥部抢险救灾的命令后,职工郭晓峰带领以退伍兵职工为骨干的党员突击队,在险工险段连续奋战12个小时,装填背送沙袋近万个,成功封堵管涌,排除险情。

赴汤当先锋,蹈火战旗红。去年初,舞钢市两个乡镇突发山火,10余名职工闻令而动,带领民兵队伍分赴多个火点,与火魔搏斗5个多小时,将山火全部扑灭。

我的岗位我尽责,我的岗位请放心。今年“七一”前夕,在人武部举办的“庆党的生日,思职责使命”演讲比赛中,军事科职工王晓东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只有卑微的态度,没有卑微的岗位。虽然我们的发展有天花板,但我们的价值无极限!”

小忧愁 大温暖

——纾困解难当“扶手”

人武部如同一个大家庭,职工也渴望下雨有伞、天黑有灯。

临时工张国民在人武部食堂工作20多年,中间有10年养老保险未交,眼看2021年10月就要到龄退休,如不及时补缴,退休金就会大大减少。张国民尽管心里火急火燎,但这事怪不得现任领导,羞于张口。他的这块心病,两位部领导心里清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他们多方协调做工作,并从部里拿出4万元为张国民补缴了养老保险,解了他的心头之忧。

“令我感动的是,有些职工嘴上说的小事,其实背后是塌了天的大事。”杜振军介绍,前年10月,职工邢士强家里祸不单行:老父亲撒手人寰,妻子又突发脑梗。妻子的病还没治好,岳父和大哥又接连去世。邢士强强压悲痛,很少耽误工作。

“有困难对组织讲,再大的难咱们一起扛!”得知邢士强准备带妻子去西安看病,陶少琳委托西安母校的战友,协调医院专家进行会诊。经过此次治疗,邢士强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温暖靠送更靠挣,尊崇靠给更靠赢。2020年,部党委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参加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为平顶山市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单位,地方财政为每名职工每月增加600元的福利待遇。去年“八一”,舞钢市委常委会议军会议研究通过人武部提议,给全市专武干部及人武部职工每人每月再增加300元职业津贴。

“这份温暖是恒星,不是流星;是文化,更是传统。”提及人武部党委关爱职工的做法,文职政工科长王瑞深有感触:多年来,职工生病住院,部领导第一时间组织看望慰问;职工亲属故去,部党委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祭奠;职工家庭困难,部党委积极研究推出困难生活补助;职工家庭关系紧张,部领导亲自做工作调解等等。前不久,他们还联合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畅通进出渠道,帮助大家解除后顾之忧。

(王万里 司伟宽 李光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