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风行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自我管理的“银行” 乡村振兴的“抓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我管理的“银行” 乡村振兴的“抓手”
——探访村级资金互助社“叶县模式”
时任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处长的杨炼(左二)在叶县调研互助资金试点运行情况
开展乡(镇)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人员培训
对村级资金互助社进行账目核查
为村级资金互助社注入资金
叶县农信联社向叶邑镇老鸭张村资金互助社发放贷款
常村镇村民葛秀峰通过养羊脱贫致富
辛店镇刘文祥村村民种植的黑李喜获丰收
 

7月11日上午,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村民刘军召因扩大香菇种植规模,手头资金有些短缺,向村里的资金互助社提出借款申请,当天就借到1万元。“借借还还,刘军召从互助社借款已不下十次了。”该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赵红涛说。

2006年,该村在叶县首批成立资金互助社,刘军召是首批借款的农户之一。目前,他的香菇种植规模从当初的几个棚增加到几十个棚,还种了50多亩的油桃,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不但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截至2021年底,叶县村级资金互助社财政注资累计4458万元,公积金收益累计587.34万元,社员累计达1.2万人,借款户数共计83992户次,累计放款金额3.61亿元。经过16年的发展,叶县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为低收入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供了启动资金,搭建了很好的增收致富平台,推动低收入地区形成了畜牧养殖、小杂果、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助推低收入群众增收。

“资金互助社成了乡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良性运转的‘小银行’,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固靠山。”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大胆探索勇尝试

最近,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司长杨炼询问叶县村级资金互助社目前的运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三贵,当时担任国务院扶贫办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专家组组长,曾多次带领专家组到叶县指导。在收到叶县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运行16年的情况报告后,汪三贵说:“能运行这么长时间,真是不错,应该找机会再去叶县看看。”

叶县原是省级贫困县,2006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确定为全国两个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之一。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时任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处长的杨炼及专家组到叶县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叶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互助资金项目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主要领导经常入村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互助资金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县、乡均设立互助资金项目办公室,县财政、县民政、人民银行、农商行等部门协调联动,安排专职人员全程参与互助资金项目,有力保障了互助资金项目顺利实施。

严密组织抓实施

目前,资金互助社已覆盖到全县161个行政村。运行16年来,为确保从农户申请入社到资金互助社正式放款、公示等整个过程无疏漏、无偏差,叶县着重把好资金互助社组建中的6道工作程序,始终坚持严密的组织管理模式:一是要求有规范的入社手续,包括填写入社申请表、互助金收缴、开具3联单收据等内容。二是坚持理事会成员在社员中海选产生。三是组建5-7户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签订联保协议。四是统一在县民政局注册,每个村在本乡(镇)信用社设立一个专门账户。五是严格放款、收款程序。六是坚持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社员缴纳互助金情况、联保小组建立情况、选举结果、每月借款还款情况。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叶县多措并举:一是印发《叶县村级互助社工作流程规范化指导意见及填写说明》通知,逐乡(镇)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各项目所在乡(镇)村级资金互助社严格按照《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资金互助社管理的工作意见》《叶县村级社区资金互助社章程》《叶县村级社区资金互助社财务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二是组织换届选举,完善管理人员。各乡(镇)有序组织辖区内资金互助社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大力选(推)举优秀人才进入资金互助社理事会,充分发挥资金互助社服务贫困群众,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三是由乡(镇)统一组织村级资金互助社制作悬挂互助社章程及放款流程展板,确保村级资金互助社理事会人员、社员坚持程序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四是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县资金互助社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资金互助社一步步壮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培训促提高

就在前不久,叶县乡村振兴局开展了新一批村级资金互助社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县、乡(镇)互助资金项目办公室人员在熟练掌握互助资金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村分别围绕借款管理、财务管理、手工记账、电脑记账等举办培训班。针对会计、出纳只会手工记账,电脑记账水平普偏低,且集中讲课难以迅速见效的实际情况,在集中培训后,要求存在上述问题的乡(镇)每月安排一天集中记账日,有放款的资金互助社的会计、出纳到乡(镇)做账,县乡村振兴局派管理人员现场指导。同时,定期对乡(镇)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乡(镇)对村级资金互助社围绕《叶县村级社区资金互助社章程》和《叶县村级社区资金互助社财务管理办法》进行培训,提高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强化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金互助社规范运行。

及时督导强监测

近段时间,叶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进庚组织对全县资金互助社开展新一轮的督查指导。用他的话来说,既检验一下各地工作水平,又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运行质量。

全县各村级资金互助社均使用国务院扶贫办设计的互助资金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每月向县乡村振兴局上报当月资金互助社运行数据,包括农户借款、还款、入社、退社、收支等情况。县乡村振兴局通过资金管理系统随时查询各资金互助社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叶县不断完善资金互助社财务制度,每个资金互助社实行独立核算,县、乡(镇)互助资金项目办公室指导记账,对辖区内村级资金互助社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和监督,定期公示,透明运行,接受监督。一是实行专户管理。资金互助社是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理事长为资金互助社法人,资金互助社在农商银行设立互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二是建立月报制度。村级资金互助社的账务要做到日清月结,村级资金互助社每月必须向本级乡(镇)互助资金项目办公室报送会计报表,乡(镇)汇总后报送县级互助资金管理部门。三是规范运行管理。资金互助社吸纳收取的社会捐款、收回的借款及占用费等,直接存入该村资金互助社银行专户,按照《会计法》及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合理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核算。同时,资金互助社定期(每年年底)向社员公示运行情况、财务状况、借款及经营风险情况、收益及其分配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

整借零还解民忧

每月20日,刘军召就会将1000元连同资金占用费(利息)还到西刘庄村资金互助社。

互助资金项目采取灵活机动、村民可接受的还款方式,确保项目长效运行。一是整借零还,这是叶县互助资金项目实施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保持资金互助社良性运转的重要举措。资金互助社借款期限为一年,分10次还完,有3个月的还款宽限期,借款后的第三个月(第90天)开始还款,每次最低偿还借款额度的十分之一。二是息随本清。第一次还款随本金偿还上个月占用费(利息),以后每月随本金偿还当月占用费(利息)。三是限定额度。社员借款按缴纳互助金的20倍放款。

资金互助社初期运行没有参照。运作之初,资金互助社给各个村10万元(后来增至50万元)的本金,专门用于贫困人口的借款。拿山区村西刘庄来说,80%以上曾是贫困人口,该村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群众多是靠搞养殖和特色种植增收,1万元钱就能解决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同时,从第三个月开始还款,资金回流快,方便更多的农户轮流借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的安全压力,更实现了互助社资金的稳定增长。

西刘庄村绝大多数村民加入了资金互助社,2006年至2022年6月底,西刘庄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从50万元发展到74.9万元,发放借款2624笔,累计借款1598.4万元,累计回收本金1546.12万元,入社率占总户数的91%。

“一石多鸟”有成效

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助推农民增收,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化,探索出一条底层突破、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助推了农民增收。项目的实施,为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供了启动资金,搭建了增收致富平台。据统计,互助资金项目强力推动贫困地区形成了畜牧养殖、小杂果、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助推困难群众增收。比如,常村镇西刘庄村在建立互助社前羊存栏不到300只,现在羊存栏已达3000多只,社员杨太平利用互助资金发展木材加工业,带动15户脱贫户在木材加工厂务工,充分发挥了企业带贫作用;辛店镇中邢村饲养产蛋鸡7000余只,年收益10万余元;夏李乡坟沟村、油坊头村分别建成了千亩林果基地,许岭村社员李建伟利用互助资金发展养殖业,养羊400多只,同时带动本村39户农户发展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保安镇东官庄村、杨令庄村建成了百亩黄金梨产业扶贫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助推叶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资金互助社理事会成员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兼任理事会成员的村干部通过项目平台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成立资金互助社的村,绝大部分村的党组织书记当选为理事会理事长,不是村干部的理事会成员在后来的村“两委”换届中被选为村“两委”干部,且基本都能连选连任。

树立了诚信意识。通过定时借款,按时还款,“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成为共识,村民的诚信意识逐步加深。原来信誉差的赖账户通过联保小组和邻居的监督也转化成了诚信户。

国务院扶贫办曾先后两次在叶县召开互助资金现场观摩会,互助资金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称作“叶县模式”在全国推广。他们这样高度评价“叶县模式”:叶县利用互助资金项目支持贫困村成立资金互助社,吸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入社,向社员提供生产性贷款,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产资金短缺难题,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开辟了农村金融扶贫新模式。

省委政研室、市委政研室、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和平顶山日报等多家单位和媒体对叶县互助资金项目进行了调研和报道。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文/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