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汝州
3上一版
 
蟒川镇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联防联控防溺亡 巡查巡逻保安全
人防+技防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夏店镇多项指标实现“双过半”
数字技术为民生监督插上“翅膀”
花田里的梦想
督导用电优惠政策落实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田里的梦想
——翟阵江返乡创业记
 

7月14日上午,驱车进入杨楼镇陈沟村花田里生态庄园,绿意盎然,石榴树上、葡萄架下,挂满果实。

“这边的葡萄品种是蓝宝石,那边的是阳光玫瑰,都是这几年流行的品种。”带着村民在田里忙碌的庄园主人翟阵江指着一架架葡萄乐呵呵地说,“再有近一个月葡萄就熟了,到时候庄园里就热闹了。”

今年41岁的翟阵江从陈沟村走出去后又回来,选择在陈沟村创业发展,图的是让村里的乡亲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实现增收致富。

18岁,当别人怀着梦想跨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翟阵江却扛起行囊到洛阳务工,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我父亲是老木工,凭着年少时耳濡目染得来的技术,到洛阳后我顺利进入一家家具厂务工。”翟阵江说,那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挣钱,因为正是贫穷让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在家具厂务工一段时间后,翟阵江辞了工。“那时候家装市场比较火又赚钱,我也有手艺,为啥自己不能干?逼一逼自己或许就能成功。”翟阵江如此解释当初的选择。

实践证明,翟阵江选对了路,在家装市场闯荡几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家装公司,并在工作中结识了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妻子。琴瑟和鸣,翟阵江的事业越做越大。

2017年,老家陈沟村来人了。

“村里穷,想要发展就得有能人带动,我们找到了从村里走出去事业有成的阵江,希望他回村创业,带领大家发家致富。”陈沟村党支部书记翟其林说,“我们把想法跟阵江一说,他便同意了。阵江人很实在,之前村里修建入村牌坊,村里没钱他主动垫资找施工队,帮助村里修建。”

2017年7月,翟阵江接受邀请返回陈沟村,流转土地214亩(1亩≈666.67平方米),开始带着乡邻一起奔富路。

“整地后,2018年庄园里种了突尼斯软籽石榴30亩、蓝宝石和阳光玫瑰葡萄20亩、花椒100多亩。”翟阵江说,遗憾的是,葡萄和软籽石榴开始挂果便赶上新冠肺炎疫情,销售形势没有那么好。2021年汛期连续降雨,100多亩花椒地积水受灾全部被淹死。

面对损失,翟阵江乐观地说:“这几年周边花椒种植面积大,价格回落,我刚好可以调整种植品类。去年葡萄收了一万六千斤(1斤=500克),石榴收了5万多斤,因为刚挂果,所以价格卖得较低,收入30多万元,虽然我没挣到啥钱,但是一年给村民的务工支出就有20多万元,也算是为乡亲们作了一点贡献。”

“阵江人不错,他回村发展带着我们一起致富,我们在这儿干着也有劲。”在花田里生态庄园务工的陈利利说,“跟着阵江干活还能学习种植技术,他经常带着我们到周边庄园学习种植管理技术,这为我们以后自己创业打下了基础。”

“在阵江这儿干活儿,我们当作干自己家的活儿,如果阵江发展得不好,吃亏的还是我们。”和陈利利一起干活儿的村民王恨接过话茬说。

镇村支持,村民贴心。回村创业的翟阵江心里感觉暖暖的。今年,他在原来的花椒地种上了葡萄和紫薯等,又在园子里新建了冷库和包装车间。

“有镇村领导的支持、乡亲的努力,我没有理由不把这里的事业做成做好。”翟阵江说,“今后我们种植的果蔬要走精细化道路,发展采摘观光农业项目,等运作两年成熟后,将走公司+农户的方式,让更多的乡亲获得更多的收入。” (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