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能力作风建设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陶心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既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又为抢占全球范围价值观竞争的制高点、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重要支撑。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一要强化理论学习,深化理论认识,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把方向、强指引,在笃学、慎思、明辨中厘清中西价值观的不同,精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不在根本问题上犯错误。二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做好新时代工作的最高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人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强化全民共建共享;注重坚持问题导向,适时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现状进行有效评估,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总结复盘中打开思路、完善布局、提升成效;注重坚持科学统筹,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多管齐下、主动出击,增强培育效果,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和伦理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出处,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友爱精神等既生动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又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不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而且有效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功能,更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通过充分提炼、认真挖掘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宣传和建设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打好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作出新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侧重创新方式方法,善用数字化的手段、艺术化的表现方式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等,将传统的内容与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巧妙连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守正创新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坚持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法治建设和网络空间治理等全过程,真正成为全体人民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一要着眼于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各环节,通过在全社会营造明理知耻、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加强家风建设,着力抓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做好理论阐释、主题宣传教育、志愿服务以及榜样引领等工作,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自觉投身文明城市、文明单位以及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一方面,国家、行业或企业的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制定实施,都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法可依、有制可循。让软问题能够通过硬措施来保障和执行,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有益转变。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治理。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长期执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络已经全面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抓好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主战场,既要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和管理,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又要创作一大批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培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尤其是当前我市正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复思考、总结,才能激发全市人民文明创建的信心和热情,形成全市上下思想上的统一、步调上的一致,实现我市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向全国文明城市的跨越。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