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背后那束光
怀念我的祖母
难忘的第一次
老娘土 故乡情
相逢是首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逢是首歌

 

◇ 张仁义

近日利用休假之机,搬了新家。新房里配的是“全套新”,说是搬家,其实就是挑个好日子入宅。搬家当天,我和爱人从老房子那边只带走了两样东西。

爱人的挎包不能不掂,入新宅时随手摸出来几张“财源滚滚”,虽俗气了点,但图个寓意。而我,虽说抱的只是一个旧纸箱,里面盛放的却是我的心爱——近年来在各级媒体上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其中留存最多的当属《平顶山日报》。

有些相逢,如春日暖阳,如喜出望外之时开的花,如风雨洗礼之后的那道虹。今年是《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回想起我与《平顶山日报》的相逢,那是一首歌,一首愈唱愈精彩、愈唱愈恢宏的甜蜜之歌。2004年底从部队退役后,我在鲁山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十余年,其间长期负责办公室工作,每年报刊征订大多经我办理,那时智能手机还未普及,报纸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公司领导重视宣传,要求机关各部门、车间各班组每年至少要保证职工看上一份报纸。意见很快征集上来,有的选《平顶山日报》,有的选《平顶山晚报》。大家之所以这么选,权威性、政策性自不必说,重要的是这两张报纸讲述的都是咱鹰城故事,记录的是这片土地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县区频道”报道的更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亲民无距离,读者看得懂,茶余饭后,公司阅报栏里新近出版的散发着墨香的《平顶山日报》总能吸引大家驻足。

2006年7月1日,公司党支部升格为党委,成了鲁山县非公有制领域第一家成立党委的企业。第二天,我撰写的《鲁山县第一家非公企业党委在汇源铝业成立》的消息便登上了《平顶山日报》。这篇消息虽说只有区区百十来字,但那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平顶山日报》上,让我一阵兴奋。那时《平顶山日报》驻鲁山记者站站长是段孝和,我俩老家都是鲁山西北片,算是半个老乡,我没少从段站长那里学艺,自然也成了单位的宣传骨干。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对《平顶山日报》每周二出版的《落凫》副刊关注最多。《落凫》副刊推出的每篇作品,我几乎都有拜读,原副刊主编、著名作家曲令敏对我的写作更是给予了大力指导。在这片百草园里,我不仅能经常读到熟悉的作家的文字,而且能读到神交已久的文友的佳作,可以说《落凫》副刊是我文学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平顶山日报》推出的人物纪实我也特别爱看,对其中几篇印象很是深刻,记者写作功底扎实、塑造人物形象丰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的好友,她们的事迹我很熟悉,只是自己笔功不济写不出而已。记者的文字,能让读者引起共鸣是本事,能引起对故事中主人公熟悉的人的共鸣那是成功,人物报道讲究客观真实,主人公是人而不是神,不能刻意拔高,这一点《平顶山日报》做得非常到位。

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通车。类似这样的大事要闻《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岂能缺席。果然,次日出版的报纸,内容全是“坐上高铁去重庆”,报社记者跟随首发列车深入山城,用汗水写就了《千里山城一日还》《穿越大江与大山,一路风光奔西南》。记者激情澎湃的体验文字让作为读者的我有了说走就走的冲动,我给上高三的女儿说,等你明年高考完,咱们全家也坐上高铁奔西南,这是《平顶山日报》给予我的力量和目标。

搬到新家后,那个破纸箱已经“光荣退休”,我的另一个目标是未来我的书柜里摆上越来越多的《平顶山日报》。一纸风行40载,踔厉奋发再启航。作为《平顶山日报》的读者和作者,衷心祝愿报纸越办越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