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树花开遍地香
生活以痛吻我,我就报之以歌
因煤结缘 因“爱”相守
去桃园拾风
梦想出发的地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树花开遍地香

 

◇ 曲令敏

鲁山县是一个古老的县域,城东有座露峰山,山不高,被称为八百里伏牛山的句号。宋代诗人梅尧臣有一首《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曲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写的就是这座山。山下有条水量丰沛的大浪河,自北而南,滋养着两岸庄田,牛耕手植,人烟代代。

露峰山南坡下有个张庄村,村子里有个田秀才应运而生,他的名字叫张平洋。

你如果有机会走进张平洋的葡萄园,见到他亲植亲管的葡萄树,你就见到了他这个人。他年轻时也许很英俊,而今年过七旬,柔韧成了一蓬枝繁叶密的葡萄树。生命的枝蔓,紫莹莹地泛着光,是阳光,也是他的生命之光。热诚与善良,从心灵里透出来,是草木的味道,是泥土的味道。让接近他的人一下子就把他认成可依可靠的亲人。

2022年6月14日,笔者慕名访见了张平洋。

他家的五亩责任田就在露峰山南坡下,靠山坡6间柴瓦房是他的家。小小院落,大门朝东,几件简单的家用电器,一辆四轮电动车,一大群鸡。靠院墙的菜园子里,生长着西红柿、豆角、韭菜、茄子、葱等时鲜菜。

张平洋是张庄的老户,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如今他的闺女、儿媳和孙子都进城了,儿子还留在老家,和他们老两口儿一起侍弄葡萄。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辛’字上面加个‘十’字就是幸福的幸,要想幸福,就得十分努力,努力才有收获。”张平洋的话,就是他家的家风家教。

张平洋告诉我:种葡萄像养孩子一样,得用心用意,不能偷懒。肥大水大,叶根儿出芽跑条儿,一茬一茬的,必须及时抠掉。单是施肥,除了冬季施一次有机肥之外,3月下旬施芽前肥,开花前7到10天再喷洒一次多种微量元素合成的肥水,保证开花结果。然后还有保果肥、增糖着色肥,平均10天一次,光是微量元素就多达17种,才能保证葡萄的营养和食疗价值。

张平洋当过6年兵,1975年退役,回到张庄村。当时还是生产队,村里大多人家都是泥垛墙的草房。泥土路,不通车,一下雨泥深水大,乡干部开车来村里,每次都得找人推车。

1985年,村里有4户人家开始种葡萄,一亩地结果6000斤,每斤0.6元,比每斤小麦0.2元强多了。村民看到了希望,很快发展到80多亩……

农耕社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葡萄熟了,擓着篮子游乡,丰产难以丰收。

张平洋有过这样的经历,自行车驮着一篮儿葡萄在十几里外的矿区跑了大半天没卖出去。车胎爆了,推了几十里到宝丰县城,天黑了也没卖多少。自己的难处就是大家的难处,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必须有所担当。

已经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平洋,和村委会主任一商量,花50元钱印了500份广告,乘火车,六天六夜,沿焦枝线一路南下,从襄阳、荆门、张家界到怀化。夜里坐车,白天下车寻找葡萄市场。一开始那些商贩不信任他们,怕是来抢生意的,看了广告听了介绍,喜出望外,发现了果美价廉的货源地!他们还没到家,拉葡萄的大车就来到村里,价格从每斤0.6元涨到了1.2元。

几年前,我去过张庄,走进夏日的葡萄园,看到守园人住的草棚子,一棵葡萄开花结果,需要多少心血和汗水,单是酷夏的炎热和蚊叮虫咬,不是个中人难以想象。张平洋把几十年的人生毫无保留地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他精心爱惜的不只是葡萄,更是这方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每一垄葡萄的根脉,都是他扎根乡土民心的心脉。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平民英雄。

当年,为了种好葡萄,他自费去南京果树研究所、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北京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求教。挤火车没位儿,就在座位底下铺一张报纸当卧铺。为了省钱,他啃干馍,喝凉水,不舍得买饭吃。他的精神感动了专家和教授,他们无不倾囊相授。回到村里,张平洋在自己的责任田反复试种,先后攻克果子坏、病虫害防治、落花落果等难题,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葡萄种植的技术。之后,他骑着电动车,走乡串户,开始了传经送宝的历程。

在鲁山,谁不知道张平洋的小电车和小黑板呢!五冬六夏,风雨无阻,有求必应。他带着亲身摸索的经验和光盘,走遍了全县15个葡萄种植乡镇,义务进行了22场技术培训, 260多次手把手地现场指导,受益村民多达1800户。

三西村村民宋伟民,一家8口人,5亩地,因为妻子患白血病,入不敷出,欠下了30多万元外债。张平洋鼓励他承包10亩地种葡萄,从剪枝、定果、防治病虫害到收摘再到销售,亲教亲带。2012年开始,宋伟民的葡萄每年收入15万元,还清了外债,盖起两层楼的住宅,供儿子上完大学,在安阳买房,成家立业。宋伟民自己也成了种葡萄的技术人才。

大树一样扎根乡土,造福一方百姓,张平洋的精神是有光有热有辐射力的。

2008年,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支部成立,张平洋担任书记。2016年,党支部升格为葡萄产业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88名党员,设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物资供应、产品安全、新品种引进试种和品牌申报6个党小组,张平洋担任党总支书记。大家心贴心,肩并肩,无偿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也是个操心活儿,不能有丝毫懈怠。他们这个团队分工不分家,还出了两个销售冠军——张国安和秦志远,每人每年销出的鲜葡萄都超过千万斤。

他们还从现有的党员、干部以及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挖掘和培养乡土人才,让他们当“领头羊”。每15户一个示范户,每户一个科技明白人。让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走进每一个庭院,每一户人家。管理到位,葡萄亩产值由2000元提高到15000多元。

2013年辛集乡张庄村被农业部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放眼大浪河两岸,传承千年的土墙草屋,换成了清一色的别墅式小楼,用上了燃气和自来水,电动车、摩托车不算啥,货车、轿车在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上跑,是最家常的村景。人们吃饭穿衣走亲访友的风俗也焕然一新,短短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

张平洋被选拔为省、市科技特派员,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农民致富能手、河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第一届乡土人才等称号。实至名归,他当得起。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