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升级工艺延链条 盐化产业闯新天
葛汉斌、罗华安:英雄虽逝 浩气长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升级工艺延链条 盐化产业闯新天

盐化工产业园 叶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真空制盐矿井 叶县盐业局提供
 

1987年9月26日,叶县盐矿一号井用水溶法试采成功,结束了我省不产盐的历史。

今年75岁的沈国顺参加了当年的开工典礼,是盐矿一号井的负责人。

阴差阳错,“撞”入盐领域

“当年是阴差阳错,‘撞’入盐领域了。”6月26日,沈国顺回忆道。一号井诞生的前一年冬,时任叶县化肥厂厂长的他到省轻化厅申请扩大规模的指标,一位部门处长透露:叶县勘探出了盐资源。

这一信息也引起了叶县的高度重视,很快成立盐业筹建工作指挥部,沈国顺成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叶县盐矿一号井在马庄回族乡李庄村村外,别名舞钾2矿井,是化工部地质钾盐大队在叶县开凿的第二矿井。原来,省石油勘探局勘探部门在叶县勘探石油资源时意外发现了盐田,化工部地质钾盐大队再来叶县勘探,认为有盐也极可能有钾。钾盐大队撤走后,叶县开始卤水抽采并利用平锅熬盐提取。

所谓平锅,其实就是用几块钢板焊接成四方锅,注入卤水后生火熬制,水蒸法后析出盐,再用铁锨将盐铲出来,简单控水后装袋。

“当时,工人们每个月能拿到300多元工资。”沈国顺自豪地说。

“铁”心升级,上马新工艺

“县委、县政府不‘铁’心实现生产工艺升级,这条路早就断了。”回想起盐业成长历程,王遵杰无比感慨。

王遵杰是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曾是豫昆盐厂厂长。

由于平锅熬盐成本低,吸引了多路投资商及盐田附近的田庄乡、马庄回族乡群众的参与。各路投资商除自己制盐外,还向附近的村民卖卤水,很快,盐井附近支起一口口锅。

然而,熬盐时的蒸汽把盐粒带到空中,再散落到土壤、渗入地下,使土壤盐化,地下水变得又苦又咸。于是,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勒令禁止平锅熬盐。

“唯有升级生产工艺,上马真空制盐,才能继续下去。”王遵杰回忆道,真空制盐是在负压下通过降低气压进而降低沸点,既避免蒸汽散发于空中,又能提高卤水饱和度。

然而,真空制盐一套年产量5万吨的生产线就需要1000万元。当时,叶县属于省重点扶贫开发县,财政年收入也才2000万元。

再难也得上。叶县财政拿一部分,全县干部职工踊跃集资,办起了年产量5万吨的豫昆盐厂。“豫昆盐厂投产,既刷新了我省真空制盐生产的空白,也将叶县带入精制盐时代。”王遵杰说。

天河盐厂、神鹰盐厂、保健盐厂……渐渐地,叶县盐厂从少到多,盐矿井也从单眼井变成双眼对流井,大大延长了水在盐层中停留的时间进而不断提高卤水饱和度。

下定决心,为盐找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县盐城路南侧的中盐皓龙整合兼并了豫昆盐厂和天河盐厂,年产盐30万吨。如今,制盐设备已经停转数年,厂子进入破产最后程序。

产业发展之路总是曲折的。随着产量逐年增加,叶县的盐越销越远,然而由于种种因素,产品经常被外地相关部门和企业扣押。

此时沈国顺已是叶县盐业局副局长,经常去外地斡旋。“有时候说尽好话,也解决不了问题。”他说,一次,某企业迟迟不支付30多吨盐的货款,他向对方说尽好话,却只得到了对方的挖苦。

“必须把氯和钠(盐为氯化钠)分开,方能找到出路。”沈国顺决心另辟出路,郑州工学院一位教授为他开出了这个“处方”。沈国顺经过查找资料、外出考察,写了一篇盐产业发展的探讨性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

链条打通,产业“奔”盐来

“打通链条了,产业自然就‘奔’盐来了。”李东安说。

李东安曾是天河盐厂工程技术人员,后来成为联合盐化公司总经理,如今是聚碳材料公司董事长。

联合盐化公司尽管年产量300万吨,仍旧“日子难过”。“你相信不,卖一吨盐当时只赚10元钱。”他说。

为改变困境,联合盐化公司克服困难投巨资实施技改,建起了锅炉,在降低自用成本的同时,为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企业和城区供暖提供蒸汽。接着,氯碱股份公司落户,又就地消化了部分盐。然而,由于氯气销路出口不畅而难以扩张,盐的用量徘徊不前。

两年多前,投资110亿元的聚碳材料公司落户,除了消耗大量的蒸汽外,更消耗了大量的氯气。“聚碳材料能广泛用于民用、军工、航空等领域,用量大,市场前景好,下游企业定会纷纷‘飞’来。”李东安说。

叶县邀请专家绘出了盐化工产业链条图谱精准招商,腾出了800亩土地筹建聚碳材料产业园。

今年春,叶县开工了投资25亿元的叶县锂电池材料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河南维中4.7万吨新材料助剂及医药中间体项目,都是盐化工的下游企业。

近日,叶县政府举办了云签约仪式,两个签约项目将盐化工链条延伸到了氟化工领域。

“随着盐化工链条的不断延长,何愁盐业没有出路!”李东安说,去年,联合盐化公司贡献税收9000多万元,达到了历史新高。

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划显示:至2025年,该开发区年产值将从2021年的100亿元增至220亿元,最终将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园。

眼下,一座三层楼高的盐博物馆正讲述着叶县盐业的发展史。

(本报记者 杨沛洁)

大事记

◉1981年8月,省石油勘探局在叶县仙台镇钻探时第一次发现盐矿资源。

◉1985年秋,化工部地质钾盐大队到叶县找钾盐,得到了叶县盐层及厚度、含矿率等信息,为盐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7年9月26日,叶县盐矿一号井用水溶法试采成功,结束了我省不产盐的历史。

◉1992年8月,豫昆盐厂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我省第一批精制盐。

◉2007年12月,联合盐化公司投产,掀开了盐业发展史的新篇章。

◉2010年3月,叶县产业集聚区(今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将盐化工产业升级为叶县支柱产业。

◉2016年6月,氯碱股份公司投产,拉开了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序幕。

◉2022年4月,聚碳材料公司试生产,开启了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