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鲁山
3上一版  下一版4
 
鼓足劲头干 冲刺“双过半”
麦子归了仓 抗旱播种忙
推行“一卡通” 群众都说“中”
“云”上过端午热闹又精彩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巡察有温度 关爱暖人心
“四联”促融合 奏响新乐章
唱响好声音 表彰文艺人
志愿服务到村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山县坚持以改革思维谋突破,围绕特色产业成立党建联合体,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四联”促融合 奏响新乐章

 

鲁山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村多且小,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村级“造血”功能不足。如何破局?

6月8日,记者从鲁山县委组织部获悉,去年以来,该县坚持以改革思维谋突破,围绕特色产业成立党建联合体,探索实施组织建在联合体、党员聚在联合体、人才育在联合体、群众富在联合体的“四联模式”,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组织建在联合体,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今年初,该县制定出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融合赋能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发展共赢“二十字方针”,用“红色引擎”凝聚发展合力,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打造了一批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建联合体。

该县西北山区有瓦屋、背孜、仓头、观音寺4个乡镇60个行政村,香菇种植历史悠久,但因种植分散、规模小,导致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2020年4月,该县通过组织联建、资源整合,打造食用菌产业联合体,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建成香菇大棚1000多座,吸纳1000多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

董周乡五里岭是一处南北长约5公里的丘陵地带,因岭地富含硒、钾、铁等元素,周边村有2800多户群众种植酥梨,面积有6万余亩(1亩≈666.67平方米)。

如何攥指成拳,把酥梨种植户组织起来、优势发挥出来?该县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把党组织建在酥梨产业联合体上,充分发挥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统筹等方面优势,着力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全力将党建融合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2020年,“五里岭酥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目前,五里岭年产果品1.5亿公斤,年产值达3亿元,辐射周边23个村。

党员聚在联合体,勇当乡村振兴“主力军”

该县把奉献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产业大户、党员致富能手推选为产业联合体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产业发展“领头羊”。

在产业党建联合体引领下,全县一万余名农村党员主动认领政策宣讲、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业发展示范岗,提供全方位服务,勇当乡村振兴“主力军”。

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深入钻研葡萄种植技术,带头试点种植沪太8号、夏黑、京亚104等优质品种,使该乡葡萄种植亩产值从2000元提高到15000多元,辐射带动16个村连片种植葡萄1.5万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创经济效益近2亿元。

土门办事处庙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发挥食用菌种植特长,帮扶种植户30余户,为他们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帮其筹措起步资金,户均年增收2.5万元以上。

马楼乡薛寨村党员致富能手张延辉流转土地2100亩种植蔬菜,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带动337户农户年增收100余万元。

人才育在联合体,培育乡村振兴“主人翁”

该县发挥融合党建整合产业资源的汇聚效应,推进人才、资金、技术下沉产业链,破解发展难题,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整合行业单位服务资源,组织180名懂经济、会经营、技术精的“土专家”“田秀才”成立科技服务团,在产业联合体上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25个乡镇分团,分包联系产业项目,手把手教技术、带项目。

科技服务团依托手机端“掌上红鹰”App,开展“服务面对面、沟通解难题”活动,用“科技杠杆”撬开致富大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去年以来,科技服务团开展产业技术帮扶300多次,培训群众17万余人次。

去年,该县还出台返乡创业扶持奖补政策,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推动人才回乡、技术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主人翁”。瓦屋镇大潺寺村返乡创业人才武建国,“归雁”变为“头雁”,带领全村种植黄花菜500亩,年产量达150吨,年收益600万元左右。

群众富在联合体,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该县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了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2.2万户6.5万人致富,有效缓解了疫情对群众增收的影响。

目前,库区蓝莓、辛集葡萄、董周酥梨、瓦屋香菇等“一乡一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辛集乡张庄村、熊背乡大年沟村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马楼乡被定为全国产业强镇示范点。

四棵树乡立足自然禀赋,探索将党建联合体建在农家乐产业链上,统筹推进平沟、代坪、沃沟、黄沟、张沟、南营6个村的农家乐建设,从业人员1500余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张沟村农家乐规模达到42家,每年吸引顾客2万多人次,户均年收入9万元以上。

站在奋进新征程的起点,鲁山县把融合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奏响了“业兴、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秦中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