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风行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3上一版
 
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新华区以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纪实
焦店镇刘沟村新建的彩虹园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焦店镇郏山阳村村民在欣赏墙体彩绘(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香山街道筹备组石桥营村古寨墙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新华区乡村夜景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河畅水清岸绿
鲁润佳 摄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很关键。

疫情过后,市民更加青睐“近郊游”。5月29日,周日,在新华区焦店镇郏山阳村南广场上,游客在“打卡胜地”拍照留念。郏山阳村通过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的生态宜居、农业高效、休闲旅游的城郊田园综合体初见成效。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明星村”,郏山阳村环境宜人,多次代表新华区参加我市人居环境整治观摩。

其他村庄的居民也享受着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利好”。当天,在新华区香山街道筹备组边庄村修建的休闲广场上,村民在凉亭纳凉。

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新华区紧紧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化”工作要求,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以干为先 干必出彩

把改善人居环境当作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大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行动方案的背后,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枝叶之情,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满足农民美好愿望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落地落实,直接检验着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性和成效性。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华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以干为先、干必出彩”,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把其当做“一把手工程”。该区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制定出台方案及任务分工方案,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确定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目标和各阶段任务。

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1个街道筹备组,31个建制村中涉农村23个。该区结合实际,从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入手,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工程。近年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共计7000余万元(其中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先后打造出乡愁郏山阳、孝善边庄、现代校尉营、记忆连庄,神韵龙门口、大美胡庄、绿都场坊、江南岳庄、古韵刘沟、花海郭庄等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村3个,入选全市“十大美丽乡村”和市级示范村13个,评选“四美乡村”12个、“五美庭院”643家,农村加速由“一村美”向“连村美”“村村美”迈进。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清理垃圾堆3378处,清理坑塘6个,整治乱搭乱建45处,清理残垣断壁53处,整治“空心院”12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3个,整治广告牌、宣传栏99个,实行农村环卫保洁整体运作市场化,新建改扩建通村公路30公里,8个村1.15万名群众饮水问题有效解决,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9364座,全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12月,新华区人居环境整治月排名和年度排名取得了城区“双第一”的喜人成绩。今年第一季度,在全市城区人居环境整治观摩中摘得第一。

以“小举措”改善“大民生”

把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稳扎稳打做细做实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新华区树牢“民生之事无小事”的责任意识,从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等与村民“吃喝拉撒”直接相关的生活小事做起,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突出特色,下足“绣花”功夫,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搞“复制粘贴”式的千村一面,不搞“盲目上马”式大拆大建,不搞“头痛医头”式的应付了事,坚决把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一项一项做细做实,实现以“小举措”改善“大民生”。

充分发挥村民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作用、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在汇聚人民群众的“涓滴之力”中积小胜为大成。

各镇(街道、街道筹备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带头干,鼓励外出创业的“能人”、“乡贤”返乡投资创业,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产业振兴。采取社会面和党员群众募捐的形式,解决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不足问题,每户收取1元卫生费,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卫生保持意识。推行“七户包保”人居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目标。七户联保为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每户卫生以七户为一个管理网格进行管理,做到户户有人监督、排排有人清理、组组卫生有人管的多单元管理模式。形成村管组、组管七户包保、网格的全覆盖管理模式。人居环境整治按照规划先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

人叫人动人不动,制度调动积极性。制度是最能管长远、管根本的。新华区制定定期考评观摩排名制度,采取周暗访、月考评、季观摩奖惩的督导机制。督导组把每周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报专班办公室,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书面通报,通报情况同时报区主要领导和专班成员单位。每月对全区5个涉农镇(街道、街道筹备组)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行动迟缓、整改不力的镇(街道、街道筹备组)予以通报,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镇(街道、街道筹备组),移交区纪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循序渐进 久久为功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当作一场硬仗常抓不懈

当下,新华区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是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人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更上一层楼”有着强烈期待。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描绘美丽乡村美好新画卷的必然选择。“行百里者半九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中的一场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以先进经验促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专班将和镇(街道、街道筹备组)、村共商乡村治理,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使乡村真正“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对此,新华区力争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以“三招四式”(从“文化化、休闲化、产业化”三个角度,在“大香山文化,村庄景观打造,都市休闲旅游,见缝插绿美村落”四个方面进行“新华特色村落打造”)谱写辖区乡村振兴新篇章。

依托大香山文化以及郏山阳、龙门口村公益林去“招来商”。积极发挥地方资源特色,把林下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型产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打造新华区林游产业链条去“留住商”,以“万企兴万村”活动为准则,政府部门坚持为助农企业提供数据,企业少走路的服务标准,把引进的食叶草项目已种植的100亩进行试验,接下来利用周边土地,打造河南省生态农业产业链——食叶草生产种植加工基地,集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来带动乡村集体经济。

稳步推进西果店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产业发展打造全区都市休闲旅游新地标。利用西果店村现有的废弃老村及塌陷农田,挖掘潜在价值,以经营性文旅项目为核心,围绕项目植入经营娱乐板块,形成完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以“记住乡愁、系住乡愁”为载体规划、建设,形成一个高档次的“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把村落周边土地流转利用起来、搞观光型、庄园型、休闲型的城郊旅游和生态农业。

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居环境“绿起来”要求,在农村开展“见缝插绿”行动,进一步拓展国土绿化新格局。在关键时间节点继续号召辖区需要绿化提升的村庄组织全村村民在村庄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现多点开花,人人参与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尝试打造“零门槛”参与的群众绿化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认真总结推广其他先进地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经验,进一步畅通线上参与渠道、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形成“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共同发展的国土绿化新格局。

总结成绩,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今后,新华区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要求,做好巩固成果的同时,摸索管理经验,突出建管用并重的原则,坚持普及与提质并重推动厕所革命,坚持控源与净化并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坚持处置与利用并联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坚持改善与美化并进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并将成果和经验提炼形成长效管护机制,锻强思想引导、治理深入、管护同步、逐步提升的治理链条。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当好人民群众的“圆梦官”,在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上用心,在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活小事上用力,新华区坚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绘就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乡村新图景,为建设美丽鹰城出新彩添重彩。

(本报记者 毛玺玺)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